退休定档,指的是很早以前的老概念了。可能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过去的时候我们是按工龄定档,发放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
一般情况是,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70%,满20年不满30年的发放80%,满30年不满35年的发放85%,满35年以上的发放90%。
可能一些人还在那里一厢情愿的想,我工龄34年零两个月,是不是会按照35年计算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过去我们审核工作年限,一般称之为连续工龄,是以职工档案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开始。如果中断的话,连续工龄就会从重新工作开始计算。因此,在过去计算时都是具体到天的。也就是说,哪怕工龄34年11个月29天,实际上也是没满35年。
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是跟缴费年限相关,具体到月份。
我们首先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现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是如此,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下面是山东省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挂钩,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34年零2个月的缴费年限,实际上会转化为34.167年。这一部分每一个月都会有作用。
比如说按照60%档次缴费,每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如果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6000元,那么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48元的基础养老金。如果是多缴费两个月,基础养老金部分可以多领取8元/月。但是不会按照一年计算,多一年缴费基础养老金会多出48元/月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只跟个人账户的金额有关,跟缴费年限无关。个人账户是实打实的积累,每缴费一个月,都会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而且这一部分钱,万一领取不完还可以继承。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一部分更不会出现归整计算的。
过渡性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只跟本人视同缴费年限相关。企业退休人员是跟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有关。有关缴费年限,都是具体到月的。
在视同缴费年限转化的时候,参加工作的时间,只要有一天也会转化为一整月,相对还是很划算的。
所以说,现在社保计算不存在30年或者35年的定档问题。
34年02个月,在什么时候会作为35年使用呢?
目前来说只有一种情况会出现,那就是每年国家统一调整养老金的时候。大部分省份,都会把缴费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因此,这种时候会把34年02个月作为35年使用。
比如说按照上面的2023年山东省养老金调整细则,工龄34年按缴费年限挂钩增加的养老金是46.4元,而工龄34年01个月就可以增加48元。
所以说,从1995~1997年,国家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开始,就不再有定档这一说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8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