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担心中国的经济形势,担心可能在若干年之内都不能够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状态了。
2019年之前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质量非常好,但是受到中美经贸战、俄乌冲突、日本排放核废水、新冠疫情后遗症的影响,各行各业的升温非常缓慢。
现在表现最明显的也就是旅游业了。
在三年疫情管控期间,旅游业几乎全军覆灭,这些个月来,每当节假日来临的时候,人们的出行非常多,很多景区人满为患,但是旅游收入跟2019年的时候相比,可能还是有差距。
三年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没有与亲人团聚,因此假期期间很多人的出行往往是与亲人团聚,有时会被统计在旅游数据中。
统计旅游数据的时候,不光会看景区的门票销售情况,也会看人们乘坐高铁、飞机的出行情况。
实际上,现在飞机票价很便宜,高铁四通八达,所以乘坐飞机不能就意味着一定是旅游。
其实中国的旅游业元气恢没恢复,看看中国人到泰国等国家的旅游情况就知道了。
尽管泰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到泰国旅游的人并不多,跟往年相比差太远。
国家一直鼓励旅游业发展,因为国内的旅游业和国外的旅游业都能够促进中国GDP的增长。
国内的旅游业是拉动内循环、促进消费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包括两个经济,一个是国内的消费经济,另一个就是国际贸易,不过现在做国际贸易太难了。
美国的对华经贸战、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是连续打到中国身上的三记重拳,将中国的国际贸易几乎摧毁,中美贸易几乎中止。
美国从中国采购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少了,现在中美贸易额的增长只能靠美元的贬值来支撑。
主要支撑中国贸易的就是中欧班列了,然而仅靠一个中欧班列怎么能够满足21世纪十多亿中国人的生存需求呢?
所以国家提出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然而国际贸易也好,国内贸易也好,要想促进商品的销售,首先客户手里要有钱。
对于国内消费来说,民众手里也要有足够的钱,但是三年疫情期间中国人少了很多收入,国际贸易又不好,中国民众的收入就更少了。
很多人现在都担心工作能不能保住,连降薪都忍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乱花钱?怎么可能增强消费?
现在民众手里的钱都用来购买了生活必需品了,没有多少钱去满足其他消费需求。
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和前些年的猪蓝耳病导致猪肉的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猪肉的价格几次上涨都没有稳定下来,都下滑了,就是人们现在开始省钱了,能不吃肉就不吃肉了。
越是手里没钱,花钱的地方越多。
现在不少大学提高了费用,某些必须生活品动不动就涨价,在网上买东西没有以前那么便宜了,质量还不好,隔三差五就要更换。
看病也不省钱,得个感冒去趟医院,都得花好几百,进个药店也得几十块钱。
现在要想拿医保卡在药房买药也不容易了,国家对医保政策进行了改革,只有通过医院的诊断,拿到处方以后,才能够重新到药店买药。
这个时候在医院就需要多花一笔挂号钱,如果挂了专家号,还要支付更多的诊断费用。
在医院看病不像在药房买药,医生会开一系列的诊断单子,这都是不小的开支,哪怕看感冒也可能会开一个x光片、做个血常规,这不花钱吗?
对于民众来说,房子问题也是一个影响民众普通消费能力的大问题。
这么多年了,房价越涨越高,现在房地产企业经营这么困难,但是房价还是没有降下来,一些地方甚至不允许房价下降。
最可气的是,很多民众贷款买了期房以后,房子没有建好,成了烂尾楼,资金被压到里面,想收还收不回来。
银行不允许,房地产企业也不退款,还拿不到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可能乱花钱呢?
所以说,要想提高经济内循环的水平,相当不容易,只有提高民众的收入,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为了提高民众的收入,还得促进外贸,只有外贸才能拯救中国经济。
现在依靠俄罗斯和美国可能性不大了,只能依靠欧洲、非洲、美洲和东南亚国家。
中国还要继续加开中欧班列,继续在东南亚地区进行铁路的建设,继续促进金砖的扩员。
这样才能够使中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外贸商品的销售数量,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8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