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第二个富士康?关停120亿工厂,搬空千亿产能,10万工人何去何从?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敞开大门,迎接了全球投资和制造业的浪潮。这一决策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其中包括苹果的代工工厂——昌硕科技。这一举措逐渐为中国赢得了"全球工厂"的声誉,而昌硕则成为其中的翘楚。

时光飞逝,进入21世纪,苹果崭露头角,成为供应链的领军者。昌硕也迎来了鼎盛时刻,高峰期间拥有10万名员工,8条生产线日以继夜地运转,生产着成千上万部苹果手机。当时,普通的昌硕流水线工人每月约薪2000元,有机会获得高于一般工人的收入。在2004年,昌硕的年产值曾一度接近千亿,为上海的经济贡献了近10%的GDP,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然而,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风向的微妙变化和苹果的生产迁移计划,昌硕面临重大挑战。

手机代工行业一直都是一项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高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这是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一部分,但近年来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和人口红利的减弱,这些代工工厂不得不正视产业链可能发生转移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昌硕对苹果的依赖程度极高。苹果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对供应链的调整和风险管理显得格外谨慎。一旦中美关系紧张或苹果需要进行供应链调整,昌硕的产能和订单量都会受到直接影响,这无疑给员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最近的报道指出,2022年5月,媒体曝出昌硕关闭了上海的一些工厂,这使员工面临重新就业的困境。这种情况在中国制造业中并不少见,因为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逐渐受到压力,特别是在供应链变化和全球经济不断波动的情况下。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崭露头角,成为全球代工工厂的替代地。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一些国际巨头,包括富士康在内。富士康决定跟随苹果的脚步,投资数十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代工工厂,为印度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昌硕也开始将产能转移到印度,招聘了7000名本地员工,为苹果组装新一代iPhone。苹果计划在2025年前将25%的iPhone产能交由印度负责,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59%。不管是昌硕还是富士康,它们都坚定地追随着苹果,将生产线从中国迁移到印度。

然而,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手机制造领域有所发展,但其生产水平和技术仍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以苹果供应链为例,尽管印度代工工厂可以进行简单的组装,但其生产良品率相对较低,核心零部件仍需要从中国供应。因此,虽然东南亚国家在手机制造方面有所进展,但目前尚无法对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构成威胁。

人民日报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有通过产业升级,中国才能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也表现出坚定的决心。中国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华为、比亚迪等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崭露头角,还在新能源汽车和其他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中国正在朝着高附加值产业迈进,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创造更多高薪、体面的工作机会,为数百万劳动者提供更多机会。

因此,尽管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变化和调整,但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应对,推动产业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为员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苹果的举措只会加速中国走向新制造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或许我们某种意义上还要感谢苹果,因为它的操作促使我们更加坚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812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