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其实各种数据和迹象都在表明,中美之间正渐进式硬脱钩。
这一现象体现了两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降低,以及在经济、技术和其他领域逐步进行断离与分离的趋势。
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正经历着明显的变化。长期以来,两国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随着贸易摩擦的升级和贸易战的爆发,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裂痕。
2018年至2019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双方相继对对方商品加征关税。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特别是在汽车、农产品和制造业等领域,旨在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
此外,美国还调整了投资规则,增加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和限制。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阻碍其获取美国的技术或参与敏感领域的合作。
这些措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同时也推动了美国企业加大对其他市场的开拓。
在科技领域,中美之间的科技合作也受到了影响。由于担心技术泄露和知识产权问题,两国都加强了科技领域的限制和控制措施。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在敏感技术领域的参与,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了出口限制和实体清单制裁。
在2019年,美国政府将中国的华为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限制了美国企业向该公司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
此外,美国还对中国企业发起了一系列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盗窃的指责,并采取行动打击相关行为。这些举措导致了中美之间科技合作的减少,阻碍了双方在科技创新和研发上的互利合作。
在供应链领域,中美之间正在加速推动供应链的分割和多元化。双方意识到过度依赖对方可能会带来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都在努力降低对对方国家关键物资和技术的依赖。
美国政府提出了“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倡议,鼓励本土生产和多元化供应链的建设。
中国也在努力加强本土供应链,减少对外国关键物资的依赖。这种供应链分割的趋势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因为其可能增加成本并带来市场不确定性。
在规范制定方面,中美之间出现了在一些领域规范和标准制定上的分歧。由于两国在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和政策取向存在差异,双方在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上采取不同的立场和政策。
例如,中国提出了“数字主权”和“网络安全”等概念,并推动相关立法和规则的制定。而美国则关注数据隐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些限制和要求。这种分歧可能导致技术和产业的分离,并对全球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渐进式硬脱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会逐渐减弱,双方将加强各自的经济独立性和安全性。
尽管渐进式硬脱钩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包括经济衰退、技术分裂以及世界贸易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各自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机会。
中美渐进式硬脱钩体现出两国之间日益增长的竞争和地缘的相关问题影响力争夺。
那么现在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既然美国不和我们玩,我们就需要扩大自己圈子。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寻求多边合作机制的支持。通过加强与欧盟、亚洲国家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扩大市场和供应链的多样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而最近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其实就主要关于经贸方面的合作,另外本次金砖会议或许还会对构建共同货币进行讨论,其目的就是想跨过美元,摆脱美元束缚。
其实我们要清楚认识到,现在我们国内处于紧缩环境,这样就意味着老百姓普遍消费能力不足。
并且还存在产能过剩、结构性问题等。这些因素导致了物价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
过去我们经济长期依靠出口拉动,但现在看来或许已经成了过去时,需要改变了。
投资其实最近几年一直并不持续,甚至还出现了有钱不敢进行投资的情况,或多或少也就说明现在投资这条路往下走还是有挑战。
那么也就把重任落到了消费上面,而这也是需要起值得注意的。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扩大内需其实很困难。
尽管国家通过降低税负、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工资水平等方式,增强居民购买力。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还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
另外我们也要清楚知道,尽管我们现在面临如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现状,但我们值得去借鉴日本的经验吗?
中国和日本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为年轻的劳动力,这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另外,我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通过采取措施促进内需、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对外开放等来应对经济挑战。
完全不同于日本情况,中国借鉴日本模式实际上并不可能。
并且现在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于当时情况。
美联储大肆加息,只为抑制美国本国通胀水平,完全不考虑其他国家,这也让其他国家的外汇加快贬值,甚至出现资本外流导致新兴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的情况。
在美国眼里,其他国家的经济或许并不重要,只有自己本国经济得到复苏,那么也才有管别人的力气。
如今中美硬脱钩已经开始,但最后美国是否能够完胜中国依旧是一个迷,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容不得美国藐视!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5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