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中国再抛113亿美债,最大债主国诞生了,中方应后发制人?

文章共约2500字,预计需要8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随着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对中国各领域打压的“小动作”越来越多,随着拜登正式签署了对华投资的限制令,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限制已经毫不掩饰了,美财长耶伦也开始为美国在打压中国经济上造势,“唱衰”中国经济,但随后美国方面公布的一组数据,就又让美国开始担心了,那就是中国又抛售了113亿美债,中国为什么持续减少美债呢?为什么不一次全部抛光呢?

美国彻底摊牌了

最近美国方面的又一举动,将美国限制中国发展的行动“推向了”最高峰,那就是拜登正式签署了“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

这一举动,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就是要完全阻碍中国的发展,这也是暴露了美国方面对于中国最真实的态度。

要知道前几个月,美国还试图缓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先后派了多名高层前来访华,甚至连100岁的基辛格也搬了出来,大打感情牌。

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中国帮助减缓美国债务风险。

但现在美国的“狼子野心”暴露得彻彻底底。

在8月14号,美财长耶伦在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隐性风险。

这不就是告诉中国周边的邻国,你们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最大,一定要警惕。

同时也表示,美国也会受其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会那么大。

在结果美国刚刚签署的“对华投资限制令”,就能看出,耶伦“唱衰”中国经济,一边是想给“限制令”造势,一边是想让美国的“好朋友们”一起加入限制中国发展的行列。

“唱衰”中国经济,让有意向去华投资的企业打退堂鼓,美国这一手如意算盘打的实在是响。

要知道,美国的债务危机只是通过提高上限,得到了短暂的缓解,也就是说债务风险依旧存在,根本没有得到彻底的解除。

对于耶伦有悖事实的言论,我国外交部在8月16号也做出了回应。

如何让世界知道美国是在虚张声势呢?

很简单,拿数据说话。

发言人汪斌就指出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的GDP增长就达到了5.5%,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中国在今年年底GDP的增长应该会达到5.2%

这无疑是对耶伦“唱衰”中国经济最好的回应。

就连美国媒体也拿出了数据狠狠打了耶伦的“脸”。

《纽约时报》发文称,在过去十年,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差不多是美国的2倍,中国有40%,而美国只有22%。

那些看好美国经济的人,看到这些冰冷的数据,可能心里会更冷。

最戏剧性的是,耶伦发表完演讲后不到24小时,美国方面就又公布了一组数据。

中国6月份又抛售了113亿美债,这让刚刚暂缓债务危机的美国又一次紧张起来了。

中国:美债太多,再抛点

中美关系友好时,中国也曾是美国国债海外的第一大债主,但现在中国只觉得自己手里的美债有点太多了。

根据美国公布的6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目前日本、中国、英国还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三个国家。

但中国在6月份又抛售了11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曾在5月份减持了304亿美债的日本在6月份增持了88亿美债,现在日本仍是唯一一个手里美债破万亿的国家,这个美国的“好盟友”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中国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只有3月份增持了一小部分美债用作战略调整,其他时间都在持续减持,现在中国手里的美债规模为8354亿美元,这已经快逼近2009年8015亿美元的历史低点了。

可以看出中国在持续减持美债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决心。

中国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里要减持美债呢?

从客观角度来看,还是因为目前继续持有美债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太高了。

美联储持续的加息,只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通胀率过高的危机,但这样做无形增加了美债的风险,这应该是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的原因之一。

其实,是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

俄乌冲突发生之后,美国就联合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这对俄罗斯的经济系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现在中美关系遇冷,中国为了保护自己在海外的资金储备,持续减持美债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美国和美元的公信力持续下降,以美元主导的贸易风险也逐渐增大,为了保证交易不受到太多的影响,中国方面也有意发展多极化的交易模式,减持美债是为了腾出更多的外汇储备空间留给其他货币。

最近随着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华尔街这个金融界的“鲨鱼”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持续做空美债,这就会导致美元的持续走弱,这对于未来国际间的贸易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如果现在美债给予中国的只有风险,那为什么中国不加速抛售美债或者一次全部抛售掉呢?

中美关系中国要占主导权

一旦中国加速抛售美债或者清空美债,很有可能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落入下风。

中美关系现在其实已经进入了一段“新冷战”的时期。

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看似“大刀阔斧”地进行制裁和打压,但实际上美国还是十分小心的。

从美国一直都在试探中国底线的行为就能看出,美国不想和中国产生过于激烈的冲突,导致“热战”发生。

科技、生产和经济全领域的打压,让外界看到了美国还想用对待前苏联的模式对待中国。

虽然在中美双方意义上的“新冷战”并没有发动,但美国单方面的“新冷战”已经启动。

中方一直希望中美两国的关系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耐心”告诉美国,中美两国之间肯定是能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这也是中国一直拒绝“新冷战”的原因。

如果中国加速抛售或者清空美债,美国肯定会将此行为视为一种“挑衅”。

况且现在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一次性接盘中国手里的美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就对中美“新冷战”有着独到的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金灿荣

首先,如果中美双方因为冲动,导致了事态升级,先“挑事”的那一方一定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

其次,现如今正处于中美关系加速恶化的时期,做任何决定都要讲究策略性,没有涉及核心利益的事情,中国方面不需要计较,外界都能看出来到底谁对谁错。

最后,以目前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不需要急着向美国证明什么,如果美国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时,中国也能针对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一点可以让中国处于战略的有利地位。

彭博社8月11号发文称,美国试图中国在经济问题上做出让步是基本不可能的,中国的经济不会像美国预测的那样崩溃,反而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反而美国的企业是抵挡不住中国庞大消费市场的诱惑的。

现在各国其实都面临着不小的经济挑战,我国希望和各个国家都有着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当然也包括美国,但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

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坚持原创不易,记得点赞关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533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