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养老金并轨真的要来了!2024年退休人员工资是涨还是跌?

养老金并轨,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个话题近年来一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养老金并轨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养老金并轨是指什么。所谓的养老金并轨,就是指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在计算方式上实现统一的计算标准。

也就是说,不再区别对待不同的群体,而是按照同样的规则来确定和调整养老金待遇。

为什么要实行养老金并轨呢?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种“双轨制”的养老保险体制。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作人员并行两种在统筹方式和支付渠道均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一轨”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养老金制度,由国家负责养老保障,本人缴费少但领取的养老金丰厚;另“一轨”是指社会企业部门实行的养老金制度,个人承担一部分养老责任,本人缴费多但退休后的养老水平低。

这种养老保险体制的不公平性,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统筹安排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那么,养老金并轨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呢?根据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将建立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更好地保证退休待遇。

为了让改革平稳过渡,专门设置了10年的过渡期。有了过渡期,进而把退休人员分成了老人、新人和中人。

“老人”指的是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中人”指的是2015-2024年之间退休的人,“新人”指的是2024年之后退休的人。

对于“老人”,继续按原来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保持已有待遇不降低。对于“新人”,实行新制度,建立新机制。对于“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基本养老金中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再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那么,在新旧制度之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会有什么变化呢?会不会降低到和企业退休人员接近的水平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退休年龄等因素,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我们可以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比一下新旧制度的差异。假设一名职工在2023年退休,我们来对比一下2024年完全实行退休改革制度后退休待遇的对比。

假设该名员工从1991年开始工作,在退休时候工作时间为32年,假设该员工退休前缴费基数为10000元,采用老办法计算,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那么他的离退休费为8500元。

而采用新办法计算,假设个人应缴全计入个人账户,那么人养老金账户总的储蓄额为307200元,休年龄为55周岁,计发月数为170,那么他退休时每月个人养老金为1807元。

假设东莞社平工资标准为8000元,那他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25,那基础养老金为3600元。

职业年金从2014年开始实行,那么缴纳年限为9年,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职业年金2022年的年化收益率为7%,那么职业年金为1014元。

最后看过渡性养老金,假设该退休人员是专业技术八级,薪级19级,调节指数为0.7,那么他的视同缴费指数为1.1173,广东过渡性系数是1.2%,那么他的过渡性养老金每月为3083.75元。

合计退休金为9504元如表2所示,比采用旧方法多出1004元。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采用新制度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比旧制度有所增加,2024年后退休的职工因为不用按比例返还。

所以退休金会比2023年退休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地区社平工资也会逐渐提高,采用新制度后养老金也会逐步提升。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例子,实际上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会有所差异。而且,养老金并轨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基金的收支平衡、省级统筹、个人账户的实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探讨。

以上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或者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谢谢大家的收看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365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