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这是一个可与三峡工程相媲美的大手笔!一旦建成,不仅给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劲发展新动力,而且会极大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使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均获得宝贵机会,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前进的顺风车,共同分享中国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
这个大手笔就是号称第二个港珠澳大桥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自1992年提出构想以来,30年间,完成了方案论证、工程设计、技术通关、建设试点等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纳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表明这个大工程的实施已经指日可待。
不出所料,西方国家对此又双叒叕提出质疑:不可能!3000亿的投资,超出港珠澳两倍都不止,况且工程技术难度更是远在港珠澳之上,中国凭什么开工建造?又怎么保证工程质量?上帝真的会再一次眷顾中国人?
基建狂魔绝非浪得虚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是连接山东蓬莱与辽宁旅顺的高速公路,采取桥梁与隧道结合的建设方案,总长度120余千米,建成之后将使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实现直连,缩短车辆行程7倍以上,可以显著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将为推动东北亚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投入建设的仅仅是一条跨海高速公路,产出的经济带动效益却远远不止于此。
要致富先修路!正是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开启了中国“基建狂魔”的暴走模式。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国家亟需大笔资金投入,各行各业均嗷嗷待哺,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颇让中央费了一番心思。
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基础设施建设被证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虽然周期较长,但在举国之力的保障下,辐射广泛、拉动明显、成果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从此拉开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大幕。
40余年来,中国在基础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数量、质量、投资规模还是技术难度,各方面都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各国,成为蓝星最强大的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我国位居世界第一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1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3.79万公里;公路桥80余万座、铁路桥20余万座,总数量超过100万座;高层建筑37.4万栋,其中超过100米的6000余栋……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亮眼成就获得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肯定和赞誉,中国在自身大力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友好国家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发展共同体理念。
面向全世界,推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为相关国家修建公路、铁路,用中国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造福各国人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就曾帮助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了坦赞铁路,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非凡的实力。
如今更是有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中国基建的世界名片亮相,优秀的工程质量、高效的建设速度、合理的资金预算、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合作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为助力其经济良性发展起到了根本的推动作用。
如今的中国,头上顶着“基建狂魔”的光环,敢于挑战任何一项被别国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份强大的自信来源于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淀下来的累累硕果!
就拿港珠澳大桥为例,设计之初,曾经遭遇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还一度被西方设置的技术壁垒敲诈,但在工程总师林鸣的带领下,全体建设者发扬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不仅打破西方技术壁垒,而且创造多项世界领先纪录,把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一流的精品工程,再次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钦佩不已。
一次次面对挑战,一次次创造奇迹,一次次赢得赞誉,这就是“基建狂魔”早已习以为常的状态。
任何怀疑和封锁都阻挡不了“基建狂魔”前进的脚步,西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凡不能杀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强大,这已经成为被中国反复证明的真理。
凡是钱能解决的都不叫事儿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预计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若换算成美元,大约400多亿,这么庞大的资金投入,对西方来说,确实令其震惊,但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港珠澳大桥投资1269亿元,三峡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川藏铁路投资3600亿元,南水北调投资超5000亿元,西气东输投资5000亿元以上,全国高速铁路网总投资更是高达万亿元……
对于搞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无论是工程的可行性论证,还是具体的项目实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稳步推进,凡是列入了建设规划的工程项目,最终都由美好的蓝图变成了赫然屹立的丰碑。
与西方相比,我们没有多党执政的无尽内斗、相互攻讦,对于造福子孙后代的基础设施,我们一贯的态度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
一旦确立了目标,我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发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攻关,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向着目标奋勇前进的方向上,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不懈奋斗,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为止。
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连续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然积累下了足够的财富基础,国力强盛,资金雄厚,为各项建设事业备下了充足的底气。
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按美元计算为18.1万亿,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70%,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是3%,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经济大国,在复杂困难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依旧取得不俗的成就。
所以,从国家角度分析,渤海海峡通道工程所需要的3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完全是一个例行性的常规投入而已,并不具有特殊性,只是在西方人眼里,这笔资金投入太庞大了,让他们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而已。
不过,西方人觉得的不可思议,还包含有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西方所谓民主政治的现实尴尬与无奈!
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表面上看,好像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多方面听取了民众的意见,并赋予民众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决定权。
可实际上,所谓的民众利益并不是单纯的普通老百姓利益的表达,这其中,十有八九都掺杂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意志,尤其是资本方面的绝对掌控力。
美国在历史上曾经也是赫赫有名的“基建狂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深陷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上任以后曾大规模投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连续8年,资金总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1.5%,大力兴修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设施以及各类工业设施等。
二战爆发前,美国已经建成公路里程超百万公里,桥梁7.7万座,机场1万个,不仅成功抵御了经济危机,还为美国后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是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再也无力展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究其原因,与资本的逐利性密不可分。如今的美国,资本宁愿投入到见效快、收益高、周期短的金融领域,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资本而言,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根本不受资本待见。
不仅如此,作为既得利益方,资本还一再阻挠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今年以来,美国火车频频脱轨,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充分说明美国铁路基础设施的老化。
然而遍布美国的铁路网若要重建,不仅是极大的一笔资金投入,还牵涉到各方面利益,党派纷争,相互掣肘,造成事实上的建设停滞,美国铁路网的更新升级完全遥遥无期。
和美国相比,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基本上而言,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算事儿,资金一到位,开工建设如火如荼,一定是进展神速,日新月异的。
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除了大笔的资金投入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技术!
一直以来,西方世界总是在技术领域对中国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每每遇到重大的工程项目,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实力往往充满偏见,一副舍我其谁的傲慢面孔。
殊不知,如今的中国,早已掌握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强大技术,能够对付各种工程难题而游刃有余,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既然敢于出手,那一定是有秘不示人的绝活的!
说到技术,有个曾令人唏嘘又催人振奋的故事不得不重温一下。
当初决定修建港珠澳大桥时,水下沉管隧道技术是关键之中的关键,不仅涉及到施工质量,更是关系整个工程安全的重大节点,这个技术一旦出现纰漏,将直接宣告大桥建设的失败,如此重大的技术攻关,自然引起工程投资方的高度重视。
于是,为稳妥起见,投资方决定与拥有这一技术的荷兰公司联系,希望对方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对方倒是爽快的答应了要求,随后开出了技术支持的价码:15亿美元!
并且拒绝还价!狮子口大开,企图利用他们手里掌握的技术狠狠地敲我们一笔竹杠,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不蒸馒头争口气,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不输于任何西方人,他们能办到的中国人就一定能办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胜过西方人!
港珠澳桥隧工程团队在项目总师林鸣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刻苦攻关,终于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圆满解决了沉管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将33节、长度180米,单个重量近8万吨的沉管稳稳地固定于水下,沉管安装误差率小于千分之一,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一关键控制性工程,创造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辉煌奇迹!
而那家荷兰公司,随着技术垄断地位的消失,往日的暴利收益再不复现,难以维持庞大的人工、福利开销,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正所谓不作不死,为15亿美元而断送未来,究竟值与不值,留给他们自己体会吧。
渤海海峡通道目前确定的建设方案大体上与港珠澳大桥一致,均采用桥隧结合辅以人工岛方式。
经过港珠澳大桥的练兵,我们的设计施工建设队伍完全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控制性技术,加上北斗导航、填海造岛等诸多大国已有高技术的加持,必将成为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基建工程奇迹!
结 语
西方始终放不下的,是它们曾经高高在上的心态,有这种心态作祟,当然就会对中国的高速发展、不断超越装作视而不见,对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西方还是西方,哪怕已经是21世纪了,它们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记忆里,依旧盲目自大、唯我独尊,天真地认为西方做不到的,换做中国更是绝无可能实现,仿佛只有西方才是世界的中心,天朝上国,中国也好,其他也好,只能围绕着西方运转,决不能逾越雷池半步。
很遗憾,这个邪,中国就偏偏不信!从抗美援朝开始,中国就一直用行动不停地敲打、告诫着西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3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