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字起名有什么寓意男孩(铄字起名有什么寓意女孩)
安顿好我们这一生的第一步究竟是什么?
是房子车子
铄字起名有什么寓意男孩(铄字起名有什么寓意女孩)
还是票子
都不是
安顿好我们这一生的第一步是—“安心“
就是把自己从现实的世界超拔出来
因为我们的心有无限的一面
而无限的心在现实的世界中无法安顿下来
所以只有把心安住了
才能安身立命
儒家把心安住的人叫做“仁者”
佛家把心安住的人叫做“出世”
道家把心安住的人叫做“无为”
互联网时代
我们把心安住的路径命名为“归零”
归零做不到
一切问题都是伪命题
有句话说: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
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简单的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欲望包括梦想与贪欲,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并随着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欲望为什么是无法满足的,是时刻变化的?
因为人首先具备生存的欲望,在生存的基础上所诞生的欲望又有很多,比如享受需要(食欲、性欲),发展需要(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比如,我一个月赚5000元,我就想着赚1万,这是赚钱的欲望;再比如,我连续朝拜7年的五台山,就想去8年、9年、10年,其实也没有谁规定非要多少年,这就是朝山的欲望,这欲望的底层需求是“消业”,朝拜1次可以消除500世的业。这样的代替效应会衍生很多,都是因为第一步没有实现:心安。
这里我做一个表态:我不是说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正确。欲望本身也没有对错。我不是固化的思维,也不是老古董的思维,反而我是希望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趣好玩。
安顿好我们这一生的第一步是—安心
心安下来了,你做企业给你几个亿你能掌控,否则给你也是因为你内心的不安而钱财耗散。因为你心没有安住啊!因为你总是在追求下一个目标,目标达成后,会经过短暂的喜悦,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循环往复,就像一个闭环,直至生命终结。
如何安顿我们这颗不安的心呢,历史上无数圣贤做出了指引。
比如西方用宗教的方式来安心,基督教还是天主教、犹太教核心观点就是:人是有罪的,就是原罪。这句话就把无数信徒的心安住了。
有信仰的前提是谦卑,谦卑的人更容易安心。但是当下很多人失去了信仰。有一大批人在学习各种学派、文化知识、国学经典等,但是忽略了“安心”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后面这句话,而后面紧跟着的这句才是庄子真正想表达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在告诉我们“生命短短几十载,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简直大错特错,人生将不完美,甚至堪称失败”。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中国人的出世之路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文化
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就是无数贤圣引领的道路。
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在此
学习国学的核心也在此
学习儒释道的核心也在于此
如果学习这些没有安住自己的心
那么该学习的就只是知识
请问:学习知识学得完吗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孔子的核心观点是:仁。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其中“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人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人是物质层面的人
仁是精神层面的仁
仁的核心是把心安住了,不能表里不一致,存在二心。把心安住的人是仁者,没有安住了本心,就是不仁者。
想喝水也是一种欲望,想吃饭也是一种欲望,吃饭和喝水本身没有对错!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状态:“随心所欲,不逾矩。”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随心所欲“这里面的”心“不是无限的心,而是已经安顿好了的”心“。
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
静观云起云落,吃饭穿衣好眠。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华夏大地第一次分裂。如果没有孔子的思想,就算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后面又能走多远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言于我,我针对此另写一篇文章。
前面提到孔子多次提到仁,但是没有说出“仁”和”心“的关系。为什么每个人能够做到“仁”呢?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如何落地呢?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把内心建立成精神家园呢?
一百年后孟子给出了答案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里孟子表达的是每个人的人心里面都有这5个方面,也是我们对待外在万事万物的一个基本态度,比如看到叙利亚百姓遭受战火,我们内心会有恻隐之心。现在很少有人在大街上大小便,是因为我们有羞恶之心;别人夸奖我们,我们表示过奖了,这就是辞让之心。饭桌吃饭看到老者,我们会让老人先坐,这就是恭敬之心。看到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内心会有是非评价。
其实孟子相当于给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做了一个新的解读——仁义礼智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让我们更容易从心的层面体会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恻隐之心就是将心比心。
那些把员工安排996工作的老板
你会把自己的孩子也安排在996工作吗
你会对自己儿子说:让你们996是你们的福报吗
将心比心,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是”不仁者“
看看吧,满大街,有几个是仁者
写到这里,我也汗颜,羞愧啊
但是有一件事我觉得能体现我有恻隐之心
我在杭州工作期间,有一次经过护城河,桥下听到有人喊救命,水上有一个女的扑腾在水里,半个头时而浮出水面,岸边有几个人在说怎么救拨打电话,我那会29岁左右,冲到河边,顺手把手机钱包放在背包中丢在岸边,直接跳进河水中把人拖到岸边推上地面。一会消防车还是警车到了,在人群中我捡起背包离开了,因为我浑身湿透了,要回家换衣服了。
请问大家:我当时想到了”仁义礼智信“了吗?
想到了”福报”这两个字了吗?
想到了后面这个落水女性要报答我吗?
想到了她长的好看吗?她啥样我都忘了,光顾救人了,只记得在水里让她冷静,别乱动,因为她乱动会影响我救人啊!搞不好,把我也拖水里了。
想到后面要接受媒体采访吗?没有!我上岸就离开了。
我唯一能想到的,身上的手机和钱包放在书包里面。相信要是我人就在河沿边,估计手机和钱包也不管了,直接跳下去了。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是这样救过一个小男孩。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行动,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这是本心。每个人都有都有这五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打通本心。打通我们的形骸,都能够把自己安身立命下来。
我们直接找心不好找,必须借助于手里的事情来看背后的心。
所以我们要审视一下手中的事情
符合不符合: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如何不符合
那就需要归零了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5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