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pdf(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一、词牌简介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pdf(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千秋岁,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以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为正体,代表作品有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等。始兴及流行年代为宋代。
千秋本指长寿,唐代将玄宗诞辰定为千秋节,见《唐会要》卷二十九“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唐六典》卷四载:“凡千秋节,皇帝御楼,设九部之乐,百官裤褶陪位,上公称觞献寿。”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见载于《教坊记》。晚唐时,《千秋乐》已成为曲子词的词调之一,《全唐诗》卷五一一有张祜所作《千秋乐》一首,是七言绝句的形式:“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全唐诗》卷二十七将此列入“杂曲歌辞”。到了宋代,宋人根据旧曲名另制新声,遂有《千秋岁》的词作。北宋诸作多为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宋史·乐志》入“歇指调”。《张子野词》入“仙吕调”。
此调表悲哀,或表吉庆;为悼亡,或为祝寿。始词为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此词抒写伤春之情,前段第三句为七字句,与秦词略异。《词律》此调列三体,《词谱》列八体。秦词为宋人通用之正体。北宋绍圣二年(1095)秦观贬谪于处州时所作,词情悲怆绝望,不久秦观即死亡。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黄庭坚在广西宜州贬所,得知秦观死亡消息均追和其词。苏轼词云:“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时。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黄庭坚词云:“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一时苏门文人和者甚众,使其在后世多用于悼亡。此调为重头曲,每段为四五三三五五三七句式,以奇句为主,第三、四句为两个三字句起调,结句为三字句与七字句相配,足以表达激烈之情。
此调为“千秋岁”本调,与“念奴娇”调、“木兰花慢”调之别名“千秋岁”调不同。另有“千秋岁引”,亦名“千秋岁令”,与“千秋岁”之音谱格律均异,非同一词调。
二、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以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为代表。此调前段第三、四句三字者,以此词为正体,宋元人皆照此填。
变体一,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以周紫芝《千秋岁·小春时候》为代表。此与秦词同,惟前后段第七句各押韵异。
变体二,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七仄韵。以王之道《千秋岁·彦时教授兄生日》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又各押韵异。
变体三,双调七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以叶梦得《千秋岁·雨声萧瑟》为代表。此词前段起句不用韵,与诸家异。
变体四,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以晁补之《千秋岁·玉京仙侣》为代表。此词前后段起句俱不用韵。
变体五,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以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为代表。此调前段第三句七字者,以此词及叶词为正体,宋元人皆照此填,若无名氏词之少押一韵,乃变格也。
变体六,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六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以叶梦得《千秋岁·次韵兵曹席孟惠廨黄梅》为代表。此与张词同,惟后段第七句押韵异。
变体七,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以无名氏《千秋岁·腊残春近》为代表。此亦与张词同,惟前段第六句、后段起句不押韵异。
三、词谱格律
正体:(钦定词谱)
对照例词:《千秋岁·水边沙外》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水边沙外。城郭轻寒退。
中中仄,平平仄。
花影乱,莺声碎。
中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
中中仄,平平仄。
携手处,今谁在。
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红色“仄”为韵脚。
四、典范例词
千秋岁·水边沙外
作者:秦观(宋)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此版本三处句首字有异:(1)水边沙外,一为“柳边沙外”;(2)鸳鹭同飞盖,一为“鹓鹭同飞盖”;(3)飞红万点愁如海,一为“落红万点愁如海”。
五、其他说明
1、关于例词中“退、碎、对、会”四字“出韵”问题。
我们所说的词韵,一般是指清·戈载(堪称词学声律专家)根据前人词作押韵习惯,总结归纳出来的《词林正韵》。在这之前的人填词大都是用诗韵,类似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现今看到的唐宋词大部分符合这一套词韵。不过也有不符合这套词韵的作品:
有的诗人填词依然喜欢按照诗韵一韵到底,例如清朝顾太清的《喝火令·久别情尤热》,押诗韵为《平水韵》的十三元,《词林正韵》则分别押了第六、第七两个韵部。
更多的是之前按诗韵中的邻韵通押添写的,如秦观的这首《千秋岁》。按《词林正韵》是【第五部】: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而“退、碎、对”则分在了【第三部】去声十一队(半);“会”则分在了【第三部】去声九泰(半)。是故,造成了此词按《词林正韵》效验“出韵”问题。
2、按秦词《水边沙外》及苏轼和词《岛边天外》、黄庭坚和词《苑边花外》(两和词见“词牌简介”)写法,上下片第三、第四两句对仗,上下片第五、第六两句对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5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