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的评价描述错误的是(对西游记的评价30个字)
中国的经典小说琳琅满目,数不胜收,但被世人奉为精品的小说是四大名著,既然是精选小说,其语言的逻辑性和故事的严谨性,一定是经专家反复推敲而定的。
尤其是《西游记》充满了玄幻的神话元素,令多少人的童年绽放光彩,而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著作,让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看出了破绽,竟然说有很大的漏洞,这是为什么呢?
吴承恩是明代文学家,自幼聪明伶俐,博览群书,勤奋好学,最神奇的是他还有过目成诵的本领。这就为吴承恩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才华横溢,还精通绘画,擅长书法。
对西游记的评价描述错误的是(对西游记的评价30个字)
吴承恩特别喜欢收藏名家名画,少年时期,就因为文采出众受到大家的赞扬,也因此而闻名。最重要的是,吴承恩非常喜欢神话故事,特别是对神仙鬼怪情有独钟。
才华横溢的吴承恩功成名就后,考取了河南知县,后被人诬陷,愤而辞职。
1573年,完成西游记的撰写,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瑰宝,吴承恩写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更是为更多的人所津津乐道。
详细描述了唐僧四人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在内容上却有讽刺批判当时封建社会现实的写法,永远是最经典的著作。
马思平是浙江小学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没有多数女孩子那种张扬的性格,没事的时候,喜欢拿一本书在那边看边思索。
马思平在七八岁的时候,就非常热衷于看《西游记》的神话故事,但渐渐地电视剧已经满足不了她的兴趣了,每次看完都感觉意犹未尽,不是很过瘾,马思齐于是就找来了《西游记》的原著。
阅读中不会的字就查找参阅字典,这也是她对文学的偏好。但是这名小女孩,她看《西游记》的阅读方式却与其他人不一样,别人看《西游记》也许就走马观花似的翻页,就图看个热闹。
而她一边看,一边紧锁眉头,思考研究着这本《西游记》,也许是这本书里跌宕起伏的玄幻情节,深深吸引着她,也或许是因为她平常对饮食有着特殊的偏好和研究,她在阅读中发现了这本名著的漏洞。
当小女孩儿马思平发现《西游记》存在漏洞,她当时并没有马上声张,而是相继又看了其他许多版本的《西游记》以作比对,又咨询过很多专家,实锤后确实存在她发现的这个漏洞。
于是她在网络上发表论证,这让很多专家学者,尤其是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大为疑惑,毕竟是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她说出的话,具有可信度和专业度吗?
毕竟同龄的孩子,大多数看的都是简装版的《西游记》,一个孩子质疑经典名著有漏洞,真的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毕竟《西游记》是一部流传百年的经典著作。
当然很多人好奇这位小女孩儿指出的漏洞是什么呢?就是东西方的饮食文化是一样的,原来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时,途经了很多个国家。
按理说,各个国家应该有各地不同的饮食风俗,但怎么可能吃的都是青菜和馒头呢?
网友们仔细回想自己看的《西游记》这部连续剧的时候,好像他们吃得大多都是青菜,豆腐,白菜和米饭。
他们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一直到西方,跨越了多个国家,各地的生活习惯肯定是各有千秋的。
而当时他们去往天竺国家,就是印度,那个年代的印度怎么可能有中国的美食呢?能吃上大米饭,就更不可思议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说他们是佛家出家之人,可能就是喜欢素食。
但各个国家的主食怎么可能都是清一色的馒头呢?还有人说是他们去西天取经时,从大唐带来的干粮。但取经的路程和时长这么久,怎么可能这点食物一直支撑到西方?
就算途径各地,食物是由化缘而来,那怎么餐餐都是亚洲人习惯吃的饭菜,没有一丝地方特色?怎么讲也说不通,这么一想的话,《西游记》的漏洞确实是存在的。
虽然《西游记》这本著作当中出现了漏洞,但也不能怪吴承恩,著作里出现的漏洞,跟吴承恩出生的年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
有人说《西游记》当中出现的食物都是吴承恩老家出现的美食,是典型的家乡菜。吴承恩在当时所处的年代有局限性,也有人说,吴承恩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
他也不知道天南地北能存在着这么大的饮食差异。唐僧他们师徒四人吃的也都是吴承恩平时所享用的简单饭菜,吴承恩在创作小说的时候,把自己能知道的美食都写在著作里了。
也是因为当时在交通便利不发达的古代,吴承恩也不能为了写部小说就到处游历国家吧,再者说,任何一部小说的作者,在作品里都会或多或少的掺杂着个人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会带上自己家乡的风俗。
这样一说,吴承恩写的这本《西游记》,有这一点漏洞,还是情有可原的。别说古代作家,就是现代的知名作家,写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也是很正常的。
《西游记》能够定位成一部神话玄幻小说,都是吴承恩自己通过想象和过硬的文学功底而编撰的,存在一些小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必要去深究。
马思齐小朋友在《西游记》的著作中,发现了专家都没有发现的漏洞,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论证,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在我们赞叹她敏锐的洞察力时,也应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任何一本著作的诞生,都离不开虚构的成分,如果说漏洞折射出《西游记》里的一点小瑕疵,也动摇不了《西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更丝毫不影响曾给几代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5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