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I、SSCI、南北核…到底是什么?点击查阅学术干货!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46.png)
发表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等专业人士的重要工作范畴,是传递信息和介绍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当然,在读博士、评职称的过程中,也需要发表学术论文,相关机构会要求发表在“SCI、SSCI、EI、南核、北核”收录的期刊上,这些专业术语有些人听了比较懵,似懂非懂。对于想要读博士,做科研的人来说,搞懂这些也是有必要的。今天笔者就带您走进不同学科类型的刊物世界,了解一下这些专业术语。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47.png)
上面的这两本杂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们是英国的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这两本杂志在科技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在上面发表文章是许多科学工作者的追求。这两本杂志就是收录在SCI索引体系中。可见,SCI不是一本杂志,而是一套体系或者说杂志库。
常见的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
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大量的引文,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48.jpg)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缩写为SSCI
SSCI可以说是SCI的姊妹篇,SSCI收录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论文,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覆盖全球1700多种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同时也收录5600多种科技期刊中与社会科学相关的论文。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49.jpg)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HumanitiesCitationIndex,缩写为A&HCI
A&HCI创刊于1976年,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1160种,数据覆盖了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0.jpg)
ISI、SCI、Web of Science有什么关联?
1957年,尤金·加菲尔德创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全球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964年,ISI陆续出版了SCI、SSCI、A&HCI等引文索引。
1997年, ISI将SCI、SSCI、A&HCI等整合,创建了网络版的多学科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引文分析。这是一个由多个文献检索数据库组成的平台,旨在支持科学和学术研究。
2016年,ISI历经汤姆森、汤森路透公司等整合演变,现成为全球独立运营的新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1.png)
EI(The EngineeringIndex)
EI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
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2.jpg)
科技会议录索引
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eedings
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3.jpg)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4.png)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南大核心(CSSCI)
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5.jpg)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核心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由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南核主要收录的是文科相关专业,北核文理兼收。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6.png)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
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7.png)
A类、B类、C类期刊
A类期刊、B类期刊、C类期刊等是在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论文答辩、科研项目申报、学术水平评估等场合经常出现的提法,容易与核心期刊相混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对期刊的此类划分。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因此,A、B、C类期刊等级的划分,是由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标准也不同。
C刊
“C刊”是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简称,与C类期刊不同,C类期刊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考核标准制定的内部划分,而“C刊”则专指CSSCI期刊。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8.png)
能源行业相关期刊介绍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59.jpg)
Energy & Fuels publishes reports of research in the technical area defin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discipline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application domain of non-nuclear energy and fuels. This includes research directed at the formation of, exploration for,and production of fossil fuels and biomass;th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r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both raw fuels and refined products;the chemistr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fuels;fuel cel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and the analytical and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used in investigations of the foregoing areas.
《能源与燃料》出版化学和化学工程交叉学科和非核能和燃料应用领域定义的技术领域的研究报告。这包括针对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形成、勘探和生产的研究;原料燃料和精炼产品的性质、结构或分子组成;在燃料的加工和利用中所涉及的化学;燃料电池及其应用;以及在上述地区的调查中使用的分析和仪器技术。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0.jpg)
Energies is a peer-reviewed,open access journal of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engineering, and the studies in policy and management and is published semimonthly online by MDPI.The European Biomass Industry Association (EUBIA),Polish Society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PTZE),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newable Energy Research Centres (EUREC),Institute for Chemical Processing of Coal (IChPW),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rous Media (InterPore) and CYTED are affiliated with Energies.
《能源》是一份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杂志,内容涉及相关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工程以及政策和管理方面的研究,由MDPI在线半月刊出版。欧洲生物质工业协会(EUBIA)、波兰应用电磁学协会(PTZE)、欧洲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协会(EUREC)、煤炭化学加工研究所(IChPW)、国际多孔媒体协会(InterPore)和CYTED都是能源公司的成员。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1.png)
《石油勘探与开发》创刊于1974年,以促进石油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及石油工程领域理论技术发展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开设“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和“新能源新领域”栏目。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被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同时收录的中国核心科技期刊。2020年SCI影响因子为3.803,排名全球SCI期刊石油工程类第三,位于Q1区,在SCI期刊地球科学类位于Q2区。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2.png)
《天然气工业》于1981年,是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关注地质勘探、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加工、安全环保、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Ei检索、CSCD核心、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政府奖)、“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政府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7”、历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2020”、“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和Scopus、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h)、美国地质研究所的《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GRP)、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等20多个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检索。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4.png)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60年创刊,1979年复刊,是经国家相关部委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刊发油气地质与开发工程领域最新理论技术成果为主旨的学术期刊。期刊不仅是国内最早一批创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类期刊,同时也是宣传主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窗口。期刊一直遵循办刊宗旨,依托主办单位学科优势与特色,以创办世界一流的高校学报为发展目标砥砺前行。期刊刊发文章内容涵盖了地质、开发、钻井、开采、集输与处理等多个方面,现设有地质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与油田化学三个专栏,同时不定期推出院士思维、专家论坛、博导论评、探讨与争鸣等特色栏目。
期刊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RCCSE)权威期刊。已被Scopus、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以及国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收录。
期刊小知识
CN与ISSN类刊物
“CN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
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CN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比如机械工程学报的CN号为“11-2187/TH”,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划分。
“ISSN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简称。
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国际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ISSN号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两个部分:序号和检验码,ISS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5.jpg)
在国内正规刊物一般都这两个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才有CN刊号。所以大家选择期刊要擦亮眼睛了。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而不是简单的“通讯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2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同时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第一线操作的实施者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又是初稿的执笔人,对研究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负首要责任。
通讯作者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要是一篇论文有数个作者,通讯作者可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换句话说,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
OA期刊
OA(或称开放存取,Open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提出的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理念。
OA期刊(OpenAccessJournals)是指读者可以免费在线获取同行评议论文的期刊,由于其开放获2取的特点,有利于国际上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不受到科研机构购买数据库的限制。OA期刊这种模式可以使一些研究成果被更多读者了解,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喜欢发表开放获取的期刊,尤其是那些被SCI收录的OA期刊。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6066.png)
我们畅游于Web of Science 平台提供的涵盖科研作者、机构、文献、主题和国家信息在内的庞大网络中,它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资源被广泛使用和信赖,在未来,我们相信仍是具有不可预知的发展潜力。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 Garfield 博士说过:“我曾经一直设想着有朝一日学者们在检索、评估和衡量科研影响力时能有引证意识。如今,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做到了。但是我没有预见到全球的学术研究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文献计量学会得到如此普遍的应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