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当青春遇上经典|第四期



Youth meets classics

当青春遇上经典

第四期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已同步到看一看

0 / 0

00:00 / 03:07 转载 , 当青春遇上经典|第四期 内蒙古文学馆 已同步到看一看 进度条,百分之0 00:00/03:07 03:07 全屏

倍速播放中

继续观看

当青春遇上经典|第四期

观展期间采访内蒙古大学成仁老师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2020级蒙古语言文学基地班、蒙古语言文学文理综合班、蒙古语言文学基里尔蒙古文班近200名师生到内蒙古文学馆上课,通过手稿、实物、珍贵的音视频资料等,见证着中国当代文学、内蒙古当代文学发展的峥嵘岁月。



1

柒夏

Youth meets classics

我曾经读过作家杨沫先生的名篇《青春之歌》。在文学馆参观时,来到它的板块前,文中的故事又好像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林道静在迷惘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看到那些青年人怀着对祖国的忠贞不渝,满腔热血地投身革命。尤其林道静、郑瑾等女性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女孩子,榜样的力量影响着我,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激励自己自信自强。我也认识到,我们应该向文中的那些年轻人们学习,向上向善,积极阳光,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

纳敏夫

Youth meets classics

参观文学馆,就像在和作家们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透过泛黄的纸张、涂改的痕迹,仿佛能看到作家伏在桌前笔耕不辍的身影,正在倾注着自己的满腔热忱,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书写着人民的故事,抒发着人民的情怀。

文字的力量在于直达灵魂深处,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像文学作品这般能跨越时空的距离来直击人心的力量。唯有经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世代传诵阅读,收获经久不息的掌声,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



3

华梦

Youth meets classics

“为了最初的梦想—内蒙古红色经典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火种”板块中展示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作为内蒙古地区最早的一份革命刊物,《蒙古农民》播撒革命火种,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投身革命,意义十分重大。并且这本著名的刊物正是由几位20岁左右的青年创办的,这使我心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意识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传承革命前辈的精神,“为了最初的梦想”而锐意进取、奋斗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4

新益仁

Youth meets classics

红色经典有深邃的内涵、深刻的意义,是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精神财富。我们应阅读红色经典,不断向榜样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5

大漠胡杨

Youth meets classics

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的名作《狂欢之歌》的汉译版。在浏览时,我们能同时感受到作者的笔力和译者的能力,二者达成的契合简直无与伦比、精妙绝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热情生动的文笔,抒发了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心潮澎湃的无比喜悦之情;作者所倾注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足以感染每一位读者。



6

乌力格尔泰

Youth meets classics

参观文学馆,正是一次别样生动、意义不凡的课堂。这是铸魂育人的思政课,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的实践课。这里展出的文学经典富有文学价值、历史意义重大、时代价值深刻。阅读这些红色经典能够让我们的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有助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7

坤毕力格泰

Youth meets classics

看着那些富有年代感的纸张和图片,我的思绪跟着那些文字飞扬:我仿佛来到作家们所在的那个年代,感受着作家们执守心中不灭的光,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进自己的作品里,书写着星火燎原的故事。诵读红色经典,让我们在其中去寻觅、去感受那段理想滚烫的热血岁月。



8

乌日戛茂德

Youth meets classics

灯光柔和地映着泛黄的手稿,诉说着那岁月的痕迹。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蒙古文学馆,作为一名读者,我一直都在期待来到这里。

我们都应该让文韵青春赴一场书香之旅,走进红色经典 品味红色经典中蕴含的时代意义,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奋发自强,铸爱国之心,存报国之志,不负热爱,不负期待和未来。



9

阿拉腾陶来

Youth meets classics

文学来自于生活,作家们扎根于生活,谱写出人民的故事,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学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贯彻在这些文学经典中。作家们以心为笔,以情为墨,笔笔都写出人民的声音,篇篇都写出对人民的热爱。



10

昭乐赛罕

Youth meets classics

参观文学馆后,我感想万千。浏览大家们的手稿,阅读那充满力量的文字,我更加笃定,我应该勇敢坚定地去追求我心中的文学梦,心怀诗和远方,秉持对生活的热爱,向经典学习,向作家们学习,写出扣人心弦、深入人心的作品。


注:以上均为笔名



END

投稿: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本科生

文字整理:董永静

图片:春梅

视频、编辑:丁梓琪

审核:赵富荣

来源:内蒙古文学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7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