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幼小衔接】07 喜欢新老师吗

孩子在踏入学校初期,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体验,许多孩子会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老师,就成为这一阶段孩子的重要特征。与老师的关系如何,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校园适应程度。

为什么不喜欢这位老师呢?

很多人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相互发生影响的过程,这是很有道理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可是,有不少孩子反映,老师不喜欢自己,或是自己不喜欢某位老师。是什么让孩子有了这样的感受呢?

原因1:不适应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更偏向保育,老师会更多地照顾孩子的生活,很多幼儿园的老师更是事无巨细,照顾得细致入微。但是进入小学以后,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多地指向学习。这不是说,老师不会再照顾孩子了,而是老师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辅导孩子学习上。可能有的同学从幼儿园到小学还没有摆脱这种依赖,在学校遇到生活方面的小问题也会惯性依赖老师。当没有得到充分的回应时,孩子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

原因2:不适应老师的性格或言行方式

幼儿园的老师大多和蔼可亲,语言活泼。而小学老师相对来说,较为严肃一些。有的老师因为性格原因,不苟言笑,看起来让孩子觉得不容易亲近。胆小内向一些的孩子,就很容易被这样的老师“吓”到。在面临新环境,接触新老师,一切都不熟悉的情况下,遇到困难和问题,很多孩子不敢向老师求助,常会不知道怎么解决。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新环境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原因3:受到了批评

学校是许多小朋友一起生活的地方,需要讲规则、守秩序,需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他人。有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校园规范的习惯,或者有的孩子比较自我,不喜欢受约束,经常激惹其他同学等,都有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提醒,甚至是批评。如果行为始终得不到改善,老师的批评不断叠加,就可能使孩子产生“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老师”的想法。进入恶性循环后,这种情况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导致孩子校园适应更加困难。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呢?

如果孩子回家和家长说老师不喜欢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

策略1:疏散情绪,弄明白孩子不良感受的由来

当孩子产生某种感受时,一定是事出有因的。也许是受到了批评,也许是举手没有被老师叫到等。这些问题看似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得了”的大事情,我们家长一定充分重视。

如果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等情况,那么家长先不要急于责怪老师,可以先问清楚挨老师批评的原因。但首先,要和孩子共情,让孩子明白你很理解他的不高兴,他的情绪是能得到我们认同的。然后,待孩子情绪平稳了,再慢慢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顺着这种想法推导出事情的后果,使他自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自己哪里需要改进。比如,孩子因为课堂不听讲而被批评了,那家长可以和孩子推演,如果课堂不听讲而老师也不纠正,会导致自己上课学不到知识,不会写字,也不会算数,检测可能成绩很差。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懂得,老师的提醒与批评不是不喜欢他,而是在帮助他。

如果是举手没被老师叫到等情况,那么鼓励孩子争取学得更好,多多举手或表现,就会被老师关注到。也可以和孩子分析,那么多同学,当大家都举手时,不可能每一个举手的孩子都被老师叫到的。可以努力在有难度的问题上动脑筋,当大家都被难住了,自己举手被提问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在调节孩子的情绪时,一定要先与孩子共情,对孩子以鼓励为主,适当地帮老师说话。帮老师说话,不是拿假话哄骗孩子,而是真实地说出孩子没有想明白之处,用真话才能真正地打动孩子。“老师都是为你好!”等空话或是其他为了平复孩子的情绪而临时编出的假话,往往很快就会被孩子识破。那样,反而造成更为糟糕的局面,于问题的解决不利。

策略2:审视自身,与孩子一起完善言行方式

大多情况下,当孩子总被老师批评时,应该是孩子的言行或与人交往的方式上存在了偏差。这时,我们不能指责老师不接纳或同学不包容。反过来想想,如果孩子有个小伙伴,总是伤害我们的孩子,欺负我们的孩子,我们会觉得对方做得对吗?会认为老师应该放手不管,任其欺负人吗?答案显而易见。只是因为欺负他人的孩子变成了我们家这位,我们情感上有些无法接受,习惯上进行了外归因。

所以,当孩子总被批评时,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讲述了解事情的经过。如果存疑,可以向老师进行了解,或向班级熟悉的小伙伴了解具体的情况。当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从多方面的原因里理性地挑拣出属于自身的原因,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加以改正。如果真的存在问题而不加以重视,那么不仅孩子很难改善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还将很难做到入学适应,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也会困难重重。

策略3:加强沟通,做孩子与老师间情感沟通的桥梁

孩子与老师之间关系不畅,我们家长要积极地做好沟通桥梁。一方面,要积极地与老师做好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寻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对老师充分的尊重。也要向老师转达,孩子对学校的喜欢和对老师的依恋,让老师感受到孩子真挚的情感,消除可能存在的误解。

另一方面,要向孩子传达老师的积极信息。当老师有对孩子表扬、肯定和鼓励的话语时,一定要“添油加醋”地转告孩子,让孩子知道老师对他是多么的认可与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充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同和欣赏,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老师是多么棒,连家长也这么喜欢他,进而产生出对自己老师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老师的心愿与家长是一致的,都满心期待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一定要尽全力融洽师生关系,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自己被老师喜欢”的种子,并长出喜欢老师、热爱学校与学习的大树。

小贴士

每位老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我们对老师的评价不高时,应尽力避开孩子谈论教师。只有孩子对教师充满尊敬与爱戴时,才会更容易接纳老师。而如果孩子受了父母的影响,从心底看不起老师,又怎么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呢?

所以,我们应尽量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为了孩子,也应尽量对老师宽容一些,理解一些,保护老师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要知道,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是我们的孩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6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