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人生工具书吗?
再小的持续,也会积累惊人的变化!
作者 / 诺诺
这是诺诺和她自己的第140篇原创文章
每一本书都应该是工具书
前天听膘悍一只猫分享,我很惊讶,原来现在这么多人都没有耐心看完一本书。
没有耐心看完一篇文章了。
所以我决定文章写的短一点儿(给自己的偷懒找了一个好借口,哈哈哈哈)。
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一句话: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可是我们往往只会在遇到那种“书上给的答案马上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问题,才会去买书。
比如说你刚从学校出来时,买过的“Excel word”的操作指南。
却很少在迷茫,找不到职业方向,至暗时刻去买同样的书,指导自己走出来。
即使买了、看了,也依然觉得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于是“鸡汤”这个词出现了,我看了懂了但我没有变化,所以是“鸡汤”。
如果说,那是因为没有行动,没有践行,我们又能找出一堆客观和主观上证明自己做不到,证明自己就是不行的理由。
是的,太多时候身边有成功的例子,告诉你照着做就行了,而我们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不行,证明自己条件不足,证明自己没有天分。
证明别人的成功都是运气,恍惚这样自己心里好过一点,自己不成功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不是自己的行动问题而是自己没有运气。
成功固然有运气成份,可是运气来了,谁能接住也是本事。
然后还得出一个很荒唐的结论:少看鸡汤。接着又为自己不看书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中国14亿人口,据说一本书发行能卖3万册,就敢说是畅销书了,可想而知只有多少人是每天都要看书的。
然后看书的人又不好好践行,觉得看书没用。
于是我在想一个问题,每一本书都应该把它当做工具书去读,如果是一本工具书,它叫你做几步你就做几步,叫你做啥你就做啥。
因为这时你心里清楚的知道12345少了哪一步都不行,都无法达到你要的结果。
比如说书中说叫你安装一个软件,你会马上去安装。你不会说我不喜欢那个软件、不喜欢那个方式,我下载不了。
你只会想这个他会我不会,只不过是他先了解这个东西,我经过一番折腾我也就会了。
可是我们在看成功学的时候,就不会这样。不会是他这么做了,我一定要按着他这个方法做,我们会给自己找很多做不到的理由。或者自作聪明的保持自己的并不那么有效的独立思考。
甚至干脆就不做,还会产生这本书我买了我看了,好像我就拥有了这个能力的幻觉。
所以出现了那么多人缓解焦虑的方法是买了一堆课程,收藏了n种方法,短暂的得到了一点安慰:
看,我也是积极向上的,我也是努力的。我买来这么多提高自己的东西,好像很快我也会成为很厉害的人。
就算做了也不够彻底,书上明明说写完100万字,你也可以写的很好。可是几万字没写到就开始到处问,为啥我写不好,怀疑自己没有写作天分。
跑步还没去一周,就想为啥他们能跑那么多我跑不动,我一定是没有运动天赋。
如果说你把手中的这本书当做工具书,叫你选中10个格子,你一定不会只选7个吧。叫你用红色,你一定不会用橙色。
因为你相信只有按工具书上说的做,才能拿到你想要的结果。
本质的区别是你知道工具书百分百按着做,就一定能拿到结果。可是成功学你会在心中打个大大的问号,我这么做我真的能像作者一样成功吗?
这时你对自己既不确定也没有信心。
可问题是成年人了,谁给你保证确定的答案呢?那个答案需要自己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验证。
而验证的第一步就是按照那样去做,百分百的做。
所以我说每本书都应该是一本工具书。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卢曼用每天阅读写卡片的方法,一生写了58本书。你说每天日更2000字很难,那每天写三张卡片应该不是很难,如果按着作者的方法每天执行彻底,我想写书应该就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儿了。
如果把《财富自由之路》当做工具书,52个概念都读懂弄透执行彻底,那我想财富应该不是问题了。
如果把《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当工具书,那我们的人生方方面面肯定都稳赢了。
膘悍一只猫也分享自己会把经典书籍读透“啃烂”,然后反复读反复执行。
他的待人接物处事经商之道,都来自他反复读的《人性的弱点》《论语》两本书。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找到自己的那本工具书,反复读、彻底执行,我想我们也不用有什么成长焦虑、时间慌了。
读完这篇文章,你应该马上去做去找那本属于你的人生工具书。
我也在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