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储备”是指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眼轴未达到成人水平,使眼睛看到的景象呈现在视网膜后面的位置,形成生理性远视,这部分远视性度数就是我们说的“远视储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常,也就是说,5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而这一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轴长度不断增加,生理性远视会逐渐消失,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如果孩子用眼习惯差,经常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就会加速消耗这部分生理性远视,从而导致眼睛的发展趋向于近视。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体检是无法查出孩子的准确视力的,尤其是眼部调节能力强、眼球发育快的孩子,他们的视力通常很好,这样就很难察觉远视的消耗。
各年龄段的远视储备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5 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区别,而这一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假如,6-7 岁的孩子如果这时远视储备值只有 50 度,则意味着这孩子很可能在小学时会得近视。
远视储备可以说是眼睛的一种保护因素,因为眼轴是自然生长的。一般来说到 18 岁,眼轴才会保持稳定,近视度数也随之稳定,所以在学龄前,保持适当的远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眼轴增长的进程,让孩子没那么快近视。
如果孩子在学龄前就把远视储备使用完了,等到 6 岁开始上小学时,由于的眼轴自然生长以及受环境影响,加快了眼轴增长的速度,很容易造成近视的发生。
所以,保存足够、适当的远视储备是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有一定的远视储备是好的,并不代表有远视都是好的。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视疲劳,更可能引起弱视和斜视。适当的远视储备需要经过屈光医生专业的视光检查,才能准确把控。
对孩子远视储备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因素是遗传、环境和饮食。
近视是可以遗传的,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他们的眼轴长度较正常人长2mm以上,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所生孩子的眼轴也可能较正常孩子要长。
只是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足以操控遗传因素,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中低度近视的患者尽量避免转变成高度近视,来降低遗传风险。剩下人为可控的因素,更应该引起我们时刻注意。
学龄前的孩子还没有踏进校园,这时候影响孩子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孩子的行为主要受家长影响,所以家长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
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电子产品,世卫组织曾出台儿童看屏幕时长指南,要求孩子2岁前不应看电子屏幕。
这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除了电子产品的使用之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每天参加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重要意义,在读书写字时,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正确的坐姿以及用笔姿势,且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我国一项调查表明,近视眼的发生与血钙偏低有密切关系,长期过量食用甜食是造成血液中钙含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体缺钙对眼球也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近视。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要少食用甜食,注意饮食搭配,多吃绿色食品,这对保存远视储备是有很大作用的。
父母应该每年定期带孩子
去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视光检查
追踪眼部屈光状态
尽可能地保证
在学龄前的适当远视储备
让孩子眼睛健康发展
明瞐智能变焦镜运用“动态屈光视觉训练技术系统”,通过个性化数字化的智能变焦、动态用眼模式的重建,来帮助人们优化视功能、拓展视觉能力。明瞐对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均有很好的效果,看书写作业就是视力训练,科学防控近视,轻松保护眼睛,视力好才能成绩更好!
哺光仪把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30-650纳米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太阳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照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增长的目的。通过哺光仪光束照射,使眼后极部脉络膜增厚、巩膜纤维弹性恢复、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有效地控制眼轴的长度,进而防控了近视的发生及度数增长。
红光作用于我们的脉络膜上面以后,脉络膜血管的透氧率会增加,吸氧能力也会增加,同时血管的血液流通量会增加,当一系列增加以后,脉络膜的厚度就会改变,脉络膜血液的增加和厚度的改变,在有效的改变眼轴的同时能够大量的提供视网膜和巩膜当中的营养。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979.jpg)
|版 | 权| 声 |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980.gif)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