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精彩回顾 |《皮 囊》
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用有限的生命拥抱无限的可能
做官有两句格言:只有公正无私才能明断是非,只有廉洁才能树立威信。治家也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充足。
亭城读书会第17期共读书目
《皮 囊》
《皮囊》是蔡崇达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
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一系列刻在骨肉里的故事,体现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作者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其对三大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713.gif)
山水田园诗经典赏析:本期由书友刘明忠老师为大家诗词赏析,本期赏析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之其四。
这首词是43岁的苏轼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715.png)
陈岳林:
皮囊通过对张美丽、二个阿小、厚朴……等人物的生命起落,年华的悲悯说明,若想摆脱欲望的束缚御风而行,扶摇而上,就必须要会用皮囊。如阿太所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书中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说:“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阿太的话正是道家所说的,人逝去是进入另外一个空间,丢下肉体是因为要方便轻松轻装去另外一个空间。
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虽然不识字,但有大智慧,真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一潭池子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永远是池子丰富多彩。
作者小时候疯狂地往海边跑,喜欢大海,可是那次被水淹后和在船上晕吐经历,让他悟道,你喜欢和爱的事物,必须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和距离,那是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许蝶:
信仰的力量和坚毅的精神。有些事,不能用效率性思维去衡量,比如母亲砸锅卖铁也要建好但注定要被拆掉的房子,比如父亲那难以让人理解的逞强。有时候会疑问,为什么不用最优解,为什么要费尽全力去做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
作者有些至理名言发人深省,比如他提到的浑浊世界,正应了“水至清则无鱼”,人生需要苦难和磨练,而不是一潭死水。
本书有点理想化,这个作者有点完美了,标签太多,“成绩第一名”“当家的”“深受周围同学的欢迎”“拒绝白富美”等等,通过描写周围伙伴的不堪,来凸显自己的优秀,有点自哄。
过几年再来读,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李玮:
《皮囊》讲述的都是作者家乡的亲人、朋友的故事。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浓浓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的认同感。
最打动我的是一至五章,写的是他与家人的故事,充满了家庭生活的烟火气,让人对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残疾》一章中母亲说到“别担心,我们母子俩是战友,即使以后你爸不能动,我会边照顾你爸边做手工。而趁这五年,你能冲尽量冲。”这是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约定。而父母与孩子成为战友,共同迎接生活的挑战,分享生命的喜怒哀乐,也是我认为最好的一种亲子关系。
李可乐:
我觉得作者用十几篇散文在探讨什么是“人”。而不仅仅是一副皮囊在世界上存在着。因为有亲人,亲情,爱与被爱,故乡,神明,宗族,祖先……这些才构成了人。
在这个“每个故乡都在沦陷”的现代陌生人社会,作者作为地道的闽南仔,是幸运和幸福的。
晓袂:
作者用最真实的情感,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剥开生活的外壳,展露生活最真实一面。
《皮囊》里的十几篇文章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连,第一篇《皮囊》文字不多,但放在首篇并书用同名,我觉得作者是用意深刻的。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到身边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影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普通真实的人,面对真实而又厚重的生活,细细思考,会有很多的感悟。
刘明忠: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蔡崇达的《皮囊》似乎不是这句名言的注解。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阅读中一些固有的人物形象不由在脑中浮现,但《皮囊》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文学,书中的人物生长于中国的土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奔跑,他们一直在与命运抗争,他们也一点点改变着生存状况。他们弱小又强大,他们卑微却有尊严,他们可笑也可爱。
不管纪实还是虚构,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真实可信。这是一本小书,阅读没有难度,但可以慢慢读,细细品。
(书友陈岳林读书笔记)
(书友侯金凤)
(书友尹立珠)
往期精彩回顾
云荷 I 生命的意义
第十六期精彩回顾 |《次第花开》
第十五期精彩回顾 |《苏东坡传》
芳菲 | 近体诗两首
浅谈秦可卿屋内摆设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726.jpg)
图文编辑:小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