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你是不朽的吗?




问:你是不朽的吗?哪种意义上的不朽——作为人们记忆中的一样东西,还是你本身作为一个存在,是完美的、永恒的?你谈到不朽是永恒的超越时间的存在,然而,在时间的幻象中,关于死亡和转世的错误观念依然继续存在。即使它们本质上是幻觉,但是因为人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那么怎样面对它们才是真实的、必不可少的态度?


克:就像我那天试图解释的那样,只要头脑被延续、不延续的观念、被二元性所占据,它就无法理解这永恒的发生,对我来说那就是不朽。现在我们的头脑被时间,也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所占据,我们想知道我们作为个体能否继续。当我们谈到不朽,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我们作为个体能否延续。你作为个体是否会延续下去,这个问题本身就产生于这种二元感。当你说:“我会继续存在吗?”你隐含着一种划分,因而有一种抗拒存在。于是你问我:“那是彻底的寂灭吗?如果个体不会延续,那么必然会有彻底的寂灭。”我说两者都不是,只要你的头脑被二元性占据——个体会继续存在还是会寂灭?他是彻底消失了吗?——你就永远无法理解不朽是什么。


我说,一种崭新的元素会形成,但是如果你将行动划分为昨天、今天和明天,你就无法理解这一点。而由于我们的大部分行动都是以这种方式划分的,问题就出现了:“我会不朽吗,你是不朽的吗,你是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吗,或者你作为一个个体,会通过永恒延续下去吗?”对我来说,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因为我回答了你也不会明白。我可以回答,但是那毫无意义。


对我来说,不朽是无限的发生,而不是一种增长。增长的东西是自身局限的意识,因此没有内在的持久性。但是那超越时间的永恒生命、永恒发生——那是不朽,而若要领悟它,行动中就不能有这种二元感。


现在说一说关于转世的问题。就像我曾经解释的那样,“我”是努力、冲突和选择的结果,那个“我”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永恒的生命。所以在我看来,它是否在时间中通过转世、通过某个设定的时间段重生,并不重要。幻象是否可以在时间中延续,并不是问题所在。当你说:“转世存在吗?”你指的就是这些,至少我指的是这些。那对你来说有着十分明确的含义——你作为一个个体是否会穿越时间而存在。在我看来,那不是重生,那是“我”这个幻象。而你想知道那个幻象是否可以穿越时间延续下来,通过不断的成长、扩展和积累直到变得完美。你是否可以带着那个“我”穿越时间,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了一种二元性,因而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幻觉。我并不是说它是真是假;我们关注的不是那些。你无法明确给出“是”或者“否”的回答,因为那没有价值。你关心的是“我”是不是会延续。而我说,你意识到的那个“我”,本身就是个幻觉。你想带着那个幻象穿越时间,也就是机会和经验,而我们以为理解了那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不公正、疾病和缺乏机会等等这些过程。我说:通过理解一个幻觉,你无法理解不公正、缺乏机会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所以,当你问是否存在转世,你就把你的头脑与时间联系到了一起,但是我说,如果你让头脑摆脱了时间,你就会懂得不朽。通过时间、通过转世你无法发现不朽,而是在没有时间的想法中,你才能懂得。我希望你看到了其中的不同;一个强调时间,另一个则是对那不受时间所限之物的彻底领悟。


现在我简要地给你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印度人,一个婆罗门人,祭祀的时候将一些东西奉献给僧侣和神祗。而他的儿子常常过来问他这些东西是献给谁的。过了不久,儿子又问:“你要把我献给谁?”父亲很生气,因为那孩子老是来烦他,于是他就跟儿子说要把他献给死神。而古时候的婆罗门人必须要信守诺言,即使他说的是气话。所以,他就把儿子送去死神那里,而在送儿子上路的时候,他要求儿子沿路拜访很多神庙和老师。最后那孩子终于到达了死神的住处,但是死神不在。所以他就一直等着,直到最后死神回来,并因为让一个婆罗门人等了那么久而向他道歉,因为那时的习俗是,如果主人不在家,客人就不能吃东西。所以那孩子三天没有吃东西,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死神向他道歉,并且说,为了补偿他的失礼,男孩可以得到三件礼物。于是男孩的第一个选择是回到父亲身边,而他的父亲不会生他的气;他的第二个选择是某种不太重要的火焰仪式;最后他说:“我听过很多智者的讲话。有些人说死后生命可以延续,而另一些人说死后是彻底的寂灭。死神,你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会怎么说?”死神回答道:“不要问我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权力、宫殿、财富、消遣和享受,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要问我这个问题!”但是男孩很坚持,于是死神说:“我希望所有来找我的学生都像你这样。”然后死神告诉他不朽是什么,但是一次也没有回答到底是延续还是寂灭。


而你们都关心那个问题——死后你能否继续存在。因而就产生了所有时间的冲突,以及对机会和经验的划分,所有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你无法通过时间,也就是经验来发现不朽,你也无法通过经验的累积来发现不朽。只有在行动中理解了时间的止息,不朽才会存在。

——选自《倾听内心的声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1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