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字到底是怎样出现的?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1.png)
“她”字文化史
The History of "She"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2.jpg)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3.png)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4.jpg)
“她”字到底是怎样出现的?我们大概记得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并没有看过“她”字。“她”字到底什么时候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回到1917年起,《新青年》的编辑圈内部便开始讨论英文“she“字的对译问题。一众编辑认为,汉语中缺乏第三人称女性代词,会在翻译上遇到不少困难。于是,最早出现的,其实是”他“字旁边一个小小的女字。在1918年的《新青年》杂志上,周作人率先在文学翻译当中使用这个字(如图)。其他译法包括郭沫若使用他女字,或者钱玄同使用女它合为一字等等。经过一番词语的竞争与自然选择,”她“字与“伊”字成为最终的候选人。“伊”字的好处主要如下。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5.jpg)
第一,“伊”字避免了开首提及“她”字偏旁的问题。有人认为,使用“伊”字更能体现男女平等的精神。
第二,用“伊”字指称女性,在旧文学中也略有根据。这比凭空出世的“她”更为稳妥。
第三,“她”与“他”在口语中无法区别,倘若要在言文两者皆能区分,“伊”字,较为方便。
然而,“她”字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量流行,到20世纪30年代初便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在“她”与“伊”近乎并驾齐驱的局面中,为何“她”最后得胜?原因之一,正是先前提及“她”字的一个重大缺憾:“她”无法在口语上与“他”区分。1921年金福申便在报章阐述“她”字最后胜出的原因:文字是去凑合语言,而不能够语言来凑合文字,若是要叫人指男性第三位说【他】字,女性第三位来说文字上用【伊】字,那恐怕是做不到的。
我们试想一下,当一种作家决定了用“伊”,大众便在日常交流之中改变自己的沟通习惯,说到女性时硬生生转成一个“伊”字,这样可能吗?于是,到了最后,作家们只好跟随大众的日常口语选择。这个结论揭示了作家并没有他们所幻想的语言掌控权,语言终究终究是属于大众的日常口语选择。
这个结论揭示了作家并没有他们所幻想的语言掌控权。语言终究是属于大众的。
END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6.jpg)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0227.png)
► 女性阅读
微信公众号| 女性阅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