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许医师居然“骂”个案?|怎样让别人接受批评和意见?


▶每天的生活,都是灵魂的精心创造◀

让对方先感受到你的爱,才能接受你的意见!

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和意见 00:00 / 11:03

作者许添盛


自|许添盛医师演讲

文字整理|张慧

辑 | 麦田心灵

配图| 插画师-李春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一下我辅导小朋友的心得:小朋友一定要先感觉自己是被爱的,你才可以叫他去写功课、去上学念书。


让孩子感觉到谁的爱?关键人物是爸爸或妈妈。当孩子感觉自己是被爱的、是被关心的,就会因此和大人产生一种情感联结。


人都是先感觉到被爱、被关心、被注意,然后人才可以被要求。


小朋友都要念书写功课,但没有人天生喜欢念书,小朋友天生都喜欢玩,没有人爱写功课。


小孩子因为旁边有一个爱他的爸爸或妈妈,所以才会写功课、才会去上学念书。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离婚了,爸爸外出工作,妈妈离家出走,小孩子就不肯上学、不写功课了,就是因为没有人爱他、关心他。


一般来说,孩子之所以愿意上学、写功课、学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被爱、被关心的。


我在做治疗的时候,常有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有一群小朋友在那边玩,玩到后来在那边吵架、打架……


最后,所有的家长出面了,家长过去,有的抓头发,有的拎耳朵,拉走自己的小孩。小朋友们都被带回家“修理”,只有一个小朋友在那边没有人管他,因为父母根本不在。


请问:你能体会到那种空虚与孤单吗?所有的孩子都有人管,就这个孩子没有人管。没有人骂他,也没有人拎他耳朵让他回家,这是多么大的空虚与孤单!


所以,如果你小时候被父母打骂,最起码你是有人管的,你不是在流浪。父母为什么指责你?因为你是他的孩子,所以他会拎着你耳朵回家。


最孤独的是,你做了坏事,却没有人出来指责你。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耍闹,最后只剩一个孩子最孤独。


这样,他为什么要学好?他为什么要努力?他为什么要认真?既然没有人爱他、没有人关心他,那上学干什么?写功课干什么?


人之所以想要学习、想要奋斗、想要朝向正向的方向,都是因为内心感觉到被爱、被关心、被支持。


如果一个人不是先感觉到被爱、被关心、被支持,你怎么骂他、批判他都没有用,他只会更大地反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爱、被关心


所谓教育,一定是这个孩子先感觉到被爱、被关心。这样,你说的话他才听得进去,才愿意听,你对他的批判、批评,他才会接受。


很遗憾的是,有些人没办法听批判的话,他没有办法被批评和指责,因为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被爱被关心的。他从来不觉得对他的批判跟指责背后,是一份爱和关心。


他会想:“你都不爱我了,你来批评我干什么?”


每个人在心里面,是多么希望自己是被爱的、被支持的!


当你不觉得自己被爱、被支持,别人骂你,你只会觉得对方讨厌你、不喜欢你。而且,你会觉得,对方根本没资格骂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常常会觉得内心是很孤单的,甚至,他没有办法接受别人对他的指责。


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吃苦,愿意上学念书?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感觉到被爱、被关心。


同样,你怎样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爱、被关心的,这一点很重要。


比如,我在做个案教学的时候,有些实习心理师吓一跳:“怎么许医师在做个案的时候是这么的强大?”


有时候看起来我在骂个案,看起来说话声音很大,看起来在凶他。


实习心理师瞪大眼睛:“心理学不是要支持吗?不是要温暖吗?许医师怎么这么凶?”


其实很简单,我很清楚,个案也很清楚,能很直接地感受到许医师对他的爱和关心。


而当我发自内心地爱他、关心他,当个案也打从内心知道我对他的爱跟关心的时候,我会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告诉他:再这样下去,你就死路一条了。你都已经有自杀的意念了,都快要无路可走了,为什么还不改变你的信念呢?为什么还不调整心态?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所谓成功的心理治疗,光深层同理是不够的,不是同理完了就结束了。


成功的心理治疗,光深层同理是不够的


同理一个人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情绪层面的同理——“是的,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我能知道你的痛苦”。但这只是一种同理而已。


另一种同理,是在教科书上没有学到过的:同理个案的思考——在理解的层次上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我能去感受你的内在是怎么思考的,我能去同理你内在的思维方式,我能去让你觉得你的内心世界是被了解的,而不是只是感受被同理,感受只是一部分。


当一个个案内心世界是被了解、被同理的,他的心会打开,当他的心打开了,你就能真正帮助他了。


所以,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个案的内心觉得自己是被同理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没有打开的,我们没有办法觉得自己被别人理解。我们都是在孤独的内心世界当中。


所以,了解感受其实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了解内心世界。


我在帮助个案的历程中,自己也有极大的成就感,很多个案的确得到很大的帮助。为什么我在治疗的领域里面乐在其中,不断前进?


为什么呢?很简单,我会去试着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内心世界的思维方式,了解他的感受,帮助他接纳他所排斥的自己人性的黑暗面。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被了解、被接纳的,这个时候,你对他的赞美、批判,都是在帮助他往一个正向的方向前进。


这时候,你的赞美和批判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了。要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一个很正向的能量的支持,而不是表面功夫。


比如,当一个人不断地赞美你,就表明他有求于你;不断地批评你,是因为他有病。他觉得自己不够好,只会批评人。


因为他批评的背后可能是羡慕、妒忌、恨,他唯有批评你,才觉得自己还不赖,是他自己不平衡。所以,你被批评,也不必让自己感觉受伤。


在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要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用一种赞美的方式去真的同理他的内在,而不是表面的肤浅的赞美。


甚至,如果你要对他提出“面对”,他也能够接受,因为他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对他的了解。


一个人要先感觉到被爱、被关心,他才能同时接受你对他的批评和意见。这样,整个治疗及人际关系才会往正向发展。





重磅


麦田心灵诚邀您加入

许添盛医师12月线上团体督导

助人者的反思



极速扫码购买,享特价优惠


12月24日上午开课

限量秒杀价2240



今日互动话题

你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竣腾老师今下午有直播,千万不要错过
顺手预约一波吧!
麦田心灵 将在11月28日 17:15 直播 施竣腾心理师|20211128--因应内在的批判者 视频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08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