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佛教:如何正确地对待“五戒”?这才是真有智慧的做法!

我们都知道佛教中有非常严格的戒律,最根本的有五大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作为一个正式皈依佛门的弟子来说,理应严守这五大根本戒,做到五戒,并修十善,这是对一个学佛修行人最基本的要求。

有的人对于佛教的戒律,存在着不少疑问。比如,佛教提倡戒杀放生,也即倡导素食,不吃肉食。有人就反驳说,动物有生命,植物不也有生命吗?为什么植物就可以吃动物不能吃呢?还有比如在路上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或者是在夏天的时候,拍死了一只蚊子,那么这个算不算破了戒呢?这样犯了杀戒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受戒犯戒,它从起心动念到付诸实践,是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的。比如在路上踩死一只蚂蚁,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做的,并不是有预谋的。我们没有想要去故意的伤害这个众生的心。所以虽然也有果报,但是这种果报是很轻微的。严格来说可以不算犯戒。

但是你主动的打死一只蚊虫,这就不一样了。因为你怕被他咬,或者是听到他的声音非常的厌烦,起了嗔恨之心,你有一个念头,是主动的去伤害他。这就是内心不够慈悲的表现。虽然说是一只小小的蚊虫,但是它也是一个小生命,我们在伤害它的过程中动了杀念,起了嗔恨之心,是有意识去做的,这就算作犯戒了。

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五戒呢?应该要从大处着眼,从起心动念、以及最终的效果来着眼,而不要特意地把犯戒的范围无限制地扩大。如果无限制地扩大的话,严格来说,我们简直什么事情都无法再做了。比如说我们想想这个空气当中有多少细菌,多少微生物呢?他们也都是有生命的。当我们张开口说话的时候,就会伤害到很多众生。我们每喝一口水,这个水中也会有很多众生,都被我们伤害了。那么是不是为了保持慈悲心,严守戒律,我们就不开口说话,不用喝水了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佛教中戒律的精神,而不是过分地把它放大,不要自己设想出很多的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的手脚,让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敢做。如此的受戒,就成了一种枷锁,这是不对的。真正的戒律,是清凉的,是让我们的身心处于安乐的状态,来安置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更容易入定,减少“贪嗔痴慢疑”等恶习。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要懂得如来的真实义,并且在生活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这样我们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08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