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翻译和原文注音(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它叙述了一位采桑女罗敷反抗强暴的故事。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那些轶事、趣事系列(128)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汉乐府
《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更是一首能千古称颂的名篇。故事发生在古赵邯郸地区。叙述一位太守调戏采桑女罗敷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美丑对比,塑造了一个外貌、心灵都美好的形象。文章采用质朴简单的语言,采用对话的方式,让人感到亲切真实可信,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收录时,分别题作《日出东南隅行》和《陌上桑》。诗歌叙写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遭到嘲讽拒绝的故事,塑造出了集智勇美于一身的罗敷的女子形象。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在描述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自然,让人禁不住地发笑。罗敷在谈到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称赞自己夫婿的不惜笔墨的叙述,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自愧不如。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乐观和智慧。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