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史上最失败的改款,沃尔沃的车型衍变

在汽车工业的设计长河中,沃尔沃(Volvo)一直以“安全、简约、环保”的品牌形象独树一帜。从20世纪60年代的P1800到90年代的850系列,再到21世纪初的XC90,沃尔沃的车型设计曾多次成为行业标杆。然而,品牌在车型衍变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改款车型因设计理念的偏差、市场定位的失误或审美趋势的误判,成为品牌历史上的“失败案例”。本文将从车型设计的角度,深入剖析沃尔沃历史上那些备受争议的改款,探讨其背后的设计逻辑与教训。

一、沃尔沃的设计哲学:从经典到偏离

沃尔沃的设计语言始终围绕“功能主义”和“斯堪的纳维亚简约风”展开。以1966年的P1800为例,其流畅的线条和优雅的轿跑造型被誉为“汽车设计史上的经典”。而1991年的850系列则首次将“箱形设计”与运动性结合,奠定了沃尔沃现代设计的基石。2002年第一代XC90的问世更是将这种设计推向了高峰——硬朗的肩线、垂直尾灯和低调的奢华感使其成为中大型SUV的典范。

然而,2010年后,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电动化转型,沃尔沃的设计开始面临挑战。品牌试图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注入“前卫”和“年轻化”风格,但某些改款车型因过度追求创新而偏离了核心设计哲学。

二、失败案例一:第二代XC90(2015款)的争议改款

2015年,沃尔沃推出了第二代XC90。作为品牌旗舰SUV,这款车承载了沃尔沃复兴的野心,却因设计上的“过度简化”而引发争议。

1.前脸设计的激进变革

第二代XC90采用了全新的“雷神之锤”LED大灯设计,这一元素后来成为沃尔沃的家族式语言。然而,其硕大的直瀑式格栅和扁平化车头造型被批评为“缺乏力量感”。与第一代XC90的威严稳重相比,新车型的前脸显得过于柔和,甚至有些“萌化”,削弱了大型SUV应有的气场。

2.内饰的极简主义争议

内饰方面,XC90采用了极简设计语言,大量取消物理按键,功能集成于竖向中控屏。这种设计虽然迎合了科技趋势,但实际使用中却因操作复杂性和反光问题备受诟病。许多用户抱怨:“它像一台智能手机,而不是一辆车。”

3.市场反馈与设计反思

XC90的改款在初期凭借新颖感吸引了关注,但长期销量并未达到预期。尤其是在北美市场,消费者更偏好硬朗造型和实用内饰,XC90的“性冷淡风”并未完全契合需求。这一改款提醒我们:极简主义并非万能,设计需平衡美学与功能性。

三、失败案例二:S90改款(2020款)的“套娃”困境

2020年,沃尔沃对S90进行了中期改款,主要调整了前脸和尾部设计。然而,这次改款却因“家族化套娃”策略而陷入平庸。

1.前脸与XC90的高度同质化

改款后的S90几乎照搬了XC90的前脸设计,包括雷神之锤大灯和扩大后的格栅。这种“套娃”手法虽然降低了研发成本,但也让S90失去了独特性。作为一款行政级轿车,S90本应通过设计彰显优雅与个性,但改款后却显得“SUV化”,缺乏轿车的低趴感和流线美。

2.尾部设计的退步

改款S90最受诟病的是其尾部设计。原本的维京之斧尾灯被拉长并向内收缩,与后备箱线条形成突兀的夹角。从侧面看,车尾仿佛被“切掉一块”,破坏了整体比例。许多设计师批评这一改动“为了变化而变化”,未能考虑车型的协调性。

3.品牌辨识度的模糊

沃尔沃的家族化设计本意是强化品牌识别,但过度一致化的改款反而让车型变得乏味。S90的改款失败表明:设计需要在统一性与差异性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品牌将陷入“千车一面”的陷阱。

四、失败案例三:C40 Recharge的电动化设计误区

作为沃尔沃首款纯电轿跑SUV,C40 Recharge于2021年推出,旨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然而,其设计却因“妥协”和“不彻底”而遭遇批评。

1.轿跑SUV的比例失调

C40 Recharge基于XC40的平台打造,但溜背造型并未充分优化。车顶线条从B柱开始急速下坠,导致后排头部空间局促,后备箱容积缩水。这种为了风格牺牲功能的设计,违背了沃尔沃一贯的实用主义原则。

2.电动化元素的表面化

C40 Recharge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格栅造型(仅为装饰),并未像特斯拉或极星那样彻底拥抱电动化设计语言。这种“半燃油半电动”的妥协感,让车型显得不够纯粹,也未能传递出足够的创新信号。

3.内饰设计的停滞

内饰几乎照搬XC40,仅通过环保材料提升“绿色”形象。在智能座舱已成为核心卖点的时代,C40 Recharge的竖向屏幕和系统逻辑已显落后,与奥迪Q4 e-tron等竞品相比缺乏竞争力。

五、新晋争议:电动XC70的设计迷失

近年来,沃尔沃宣布将推出电动版XC70,作为经典跨界旅行车的复兴之作。然而,从已发布的概念设计和谍照来看,其设计方向再次引发担忧,凸显了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新困境。

1.跨界身份的模糊性

电动XC70试图同时融合旅行车、SUV和电动跨界车的特点,但结果却显得定位混乱。抬高后的底盘和黑色塑料轮眉赋予了它SUV的通过性,但过于修长的车身和溜背造型又试图保留旅行车的优雅。这种设计上的折中处理导致车型缺乏鲜明的身份特征,既不像传统的V70那样实用,也不如XC60那样强悍。

2.前脸设计的创新乏力

尽管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和更新的雷神之锤大灯,但电动XC70的前脸设计与现有电动车型(如EX90)高度雷同,缺乏专属创新。格栅区域的平滑处理过于简单,未能通过光影型面或材质对比营造出电动时代应有的科技感,反而显得有些“空旷”和“廉价”。

3.尾部造型的争议

维京之斧尾灯在电动XC70上变得更加纤细和锐利,但与车身结合后却产生了新的问题。尾灯轮廓与后备箱盖的切割线存在冲突,从某些角度观看甚至显得有些杂乱。此外,后保险杠的设计过于厚重,进一步破坏了整车轻盈感,与电动化追求的“流动感”背道而驰。

4.内饰设计的保守迭代

内饰方面,电动XC70依旧延续了沃尔沃当前的极简风格,但问题在于这套设计语言已逐渐显露出疲态。相比竞争对手(如奥迪A6 e-tron或宝马i5 Touring)在电动车型上采用的更具未来感和层次感的内饰设计,XC70的竖向屏幕和单调的线条布局显得过于保守,缺乏电动车型应有的前瞻性和豪华氛围。

5.功能性与美学的失衡

作为一款旅行车,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其实用性。但为了追求造型上的“电动化流线感”,XC70的车顶线条明显下滑,虽然降低了风阻系数,却不可避免地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和后备箱容积。这种以功能妥协换取美学效果的做法,与沃尔沃品牌一贯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理念相悖,也让许多传统沃尔沃旅行车粉丝感到失望。

六、设计失败的深层原因

1.品牌定位的摇摆

沃尔沃在“传统豪华”与“现代科技”之间反复摇摆,导致设计语言缺乏连续性。例如,XC90追求极简,S90追求家族化,C40追求年轻化,电动XC70试图融合多种风格,这种分散尝试稀释了品牌辨识度。

2.对市场趋势的误判

沃尔沃过于强调斯堪的纳维亚美学,却忽略了全球市场的多样性。北美和亚洲消费者更偏好张扬设计,而沃尔沃的“低调风”难以形成情感共鸣。电动XC70试图取悦所有人群,结果可能无法满足任何群体的特定期待。

3.电动化转型的保守性

与特斯拉、极星等品牌相比,沃尔沃的电动车型设计仍受燃油车框架束缚。电动XC70基于现有平台开发,而非纯电专属平台,这限制了设计师在比例和空间优化上的发挥空间,导致设计上的妥协。

4.家族化设计的桎梏

过度的家族化设计语言虽然强化了品牌认同,但也扼杀了车型个性。电动XC70没有突破现有的设计框架,缺乏让人眼前一亮创新元素,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旅行车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

七、结论:失败是设计演进的一部分

尽管这些改款存在争议,但它们也为沃尔沃的设计进化提供了宝贵教训。2022年发布的EX90标志着品牌重新审视设计原则:在保留雷神之锤元素的同时,通过更流畅的线条和更智能的座舱找回平衡。

汽车设计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而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沃尔沃的“失败改款”提醒我们:设计需尊重品牌基因,同时拥抱变化但不可盲从潮流。唯有在功能与美学、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对于电动XC70而言,沃尔沃仍需在最终量产版本上做出调整,强化其旅行车身份的同时,注入更多纯电时代的创新元素,否则这款承载着品牌历史情怀的车型可能成为又一个设计上的遗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789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