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归还了中国多少宝物)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它与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罗马斗兽场一样享誉世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赞美它:“这是一座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宫殿,宛如月宫中的建筑。”
圆明园是康熙赐给雍正的皇室私家园林,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帝王近150年的倾心修缮,汇聚中外园林名胜特色和建筑风格于一体,终成扬名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园中储藏文物众多,珍宝古玩无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博物馆。雨果对它的价值是这样评价的:“把全欧洲教堂的财富加起来,都无法与圆明园匹敌。”
由于它具有绝色的风景和富丽堂皇的宫殿,这里一度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每到酷暑时节,清皇室成员都会将朝堂搬到这里。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美轮美奂东方园林,居然惨遭英法联军焚毁,至今令国人扼腕叹息。
(圆明园遗址)
那么,圆明园被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一、帝国主义列强的贪婪和残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乘中国内乱之机,打下了大沽口,挥师天津,直逼北京城外,战火烧到了咸丰皇帝的屁股底下。
咸丰帝大惊失色,将朝政大权悉数交给“鬼子六”奕䜣,自个儿跑到热河避乱去了。
在奕䜣和英法联军代表谈判失败后,恼羞成怒的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他们对满清的这座皇家园林早就垂涎三尺,知道其中珍宝无数。
途中,号称满清长城、僧王的僧格林沁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阵后,便率军逃逸。等到英法联军到达圆明园时,只剩下20多名圆明园技勇太监拼死抵抗,在“八品首领”任亮的带领下,护圆太监浴血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全部以身殉职,无一生还。护圆文官也投湖自尽。
由此,圆明园门户洞开,贪婪的侵略者面对泱泱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无数瑰宝时,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短暂的惊愕之后,英法士兵就开始了他们疯狂的兽行。凡是能拿动的,统统抢走;人力无法撼动的,就动用马车;实在拿不走的,就尽力砸毁。
无数的珍宝堆满了侵略者的帐篷,到处都是古玩字画、绸缎刺绣、金银财宝。部分士兵靠此次抢劫而受益终生。
据事后估计,被英法联军抢夺的财物价值高达600万英镑,这还没算那些无价之宝。
第二天,英军又派出200人的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
(奕䜣旧照)
二、英法联军以使团被扣押为借口。
当时英法联军的谈判代表名叫巴夏礼,他对奕䜣提出了几个条件,包括开放通商口岸、英法公使进驻北京、准许外国人到中国经商传教等。奕䜣认为这些都好商量。最让奕䜣不能接受的是,巴夏礼提出在觐见咸丰皇帝时不能下跪,只能行弯腰礼。
咸丰帝看到这些条约后,勃然大怒,说蛮夷太无礼,见了皇上哪有不下跪的道理?随即撤换了奕䜣,派出强硬的僧格林沁接着谈。并授意,如果洋人不同意,就将他们扣下来。
事儿就坏在僧格林沁的手上,武将出身的他强迫巴夏礼答应满清的条件,立即撤兵。可巴夏礼只是一个代表,哪有这个权利。于是,僧格林沁就劫持了巴夏礼一行39人,想逼迫英法撤军。
英法联军得知消息后,十分惊讶,认为堂堂一国政府,居然如此失礼。
巴夏礼等人被捕后,在狱中尝遍了满清的酷刑,最后被活着放出来的只有18人。
英法联军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发誓报复,商定放火烧城。
于是,这些侵略者把目光投向了刚刚被他们洗劫一空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数千名英军在米切尔中将的带领下,纵火焚烧了这座“万园之园”,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上千年的文明化成了灰烬。
(火烧圆明园)
三、侵略者为了掩藏罪行。
英法联军妄图用纵火的方式,让世人相信圆明园里的珍宝都被大火付之一炬,掩盖他们强盗和侵略者的面目。不过,这些做法都是徒劳,不但没能掩盖其罪行,反而让这座“天上之园” 完全变成废墟,彻底地暴露了这些侵略者的狰狞和狡诈。
当然,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才是至理名言,圆明园被烧,归根结底是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
如今的圆明园仍然静静地沉睡在繁华京城的一隅,向人们昭示着沧桑的历史和耻辱的国难。
(参考资料:《火烧圆明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4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