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粉丝(最理智的十大粉丝团)
50亿票房女主张小斐解散全国粉丝后援会和官方粉丝团,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
这应该是第一个明星这么明确而坚定地对饭圈说不。
但是和张小斐勇敢卸掉流量属性不同的是,娱乐圈中很多明星却注定了,他们必须要依靠饭圈和流量才能生存。
这两天,蔡徐坤流量造假,幕后推手获刑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
随后,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一亿转发量,你们也真敢刷”。
人民日报最后说:“粉丝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拉动娱乐产业爆发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更易滋生乱象。”
最近内娱的两档节目《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他们当中的很多选手,唱歌跑调,舞蹈尴尬,很多更是没有任何才艺,跟着舞蹈扭动着僵硬的身体,让观众看得非常的尴尬。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选秀选手虽然还没有成团出道,却在网友却拥有了大批的粉丝。
正是这些粉丝,让他们站在了舞台上。
并且接下去,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手由于粉丝的支持,大概率会在走上爱豆这条路。
虽然很多人并不理解这样的爱豆文化,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爱豆质量下跌,并且门槛越来越低。
作为导师的邓超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你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参差。”
不得不感叹邓超的高情商。
网友也在评论区幽默了一把。
爱豆质量下跌的结果是,娱乐圈乱象众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普通人的审美被资本入侵,一步步占领我们的精神生活。
但不管大众如何感慨大众苦饭圈审美久矣,但依然无法阻挡饭圈文化的的存在和流行。
不可否认,我国“饭圈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东亚以及欧美文化的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不管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娱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边是欧美和东亚80年代消费主义的盛行,一边是粉丝社群规模得到了爆发。
那个时候已经形成了“日韩偶像崇拜”,1975年日本成立的Johnnys艺人经纪公司事务所,让粉丝参与到艺人的成长中,开创了偶像养成文化。
而韩国的SM娱乐公司,则是推出了偶像练习生制度和应援文化。
1996年推出的“韩流偶像鼻祖”H.O.T,五个少年掀起了“韩流”。
H. O.T成立以来,便慢慢地建立了稳定的偶像体系。他们主推应援文化,粉丝以各种活动和形式对偶像表示支持。
即使到了今天,日韩粉丝文化中的“打call”“应援”等,都在影响着中国粉丝文化。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粉丝文化初见雏形。
那个时候正是港台娱乐圈的黄金时代,并催生了一批港台明星,如四大天王、小虎队、张国荣、谭咏麟等,受到粉丝的热情追捧和拥护。
“追星族”这个词,是对当时粉丝的称呼。
但那个时候,偶像对于粉丝来说,不过是电视上那远不可及的面孔。
粉丝们最狂热的行为,不过是省吃俭用四处去买一盘正版的磁带。
偶像们只能通过专辑的销量来判断自己受粉丝的喜欢程度。
直到2005年,湖南卫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横空出世。
这档节目,诞生了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偶像明星。
与此同时,催生了“玉米”“凉粉”“盒饭”等粉丝群体。
“短信”这种低门槛、强反馈的应援方式,让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粉丝们纷纷进入饭圈。
这些粉丝们在追星路上,高调而狂野。
他们不仅在现场有统一口号,有的甚至还穿着印着偶像logo的统一服装,高举灯牌,挥舞着荧光棒,为粉丝加油助威。
2012年左右,在韩国出道的中国明星,如韩庚、鹿晗等,直接将粉丝应援文化带回中国。
随着2013年国内偶像团体TFBOYS的走红,饭圈逐渐成为主流进入人们的视野。
此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偶像和粉丝之间不再是单向的传播,有了更多的互动。
也是这个时候,中国粉丝慢慢向组织化 、规模化发展。
粉丝在偶像的娱乐事业中,有了更多参与感。
粉丝经济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流量”在粉丝经济中变得至关重要,互动感使流量得以变现。
只要有偶像参加的活动,粉丝管理者就会组织粉丝为偶像投票,打榜等。
粉丝的日常也会到各种网站和论坛,引导舆论导向,维护偶像形象。
资本强烈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重要性。
此时国内的娱乐选秀节目,更是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很多年轻人经过选秀节目进入娱乐圈,他们在经纪公司的层层包装下,成为偶像供粉丝消费。
很多粉丝尽管在偶像没有作品的情况下,也在疯狂营销。
有作品就营销作品,没有作品就营销人设。
但随着偶像之间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粉丝群体之间频频出现“拉踩”、“非粉即是黑”、“撕逼”等无脑追星行为。
粉丝的选择,让很多偶像即使没有作品的情况下,依然档期爆满,出场价居高不下。
而另一边,却是潜心打磨作品的好演员被埋没。
造成今天娱乐圈这种畸形发展的,饭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4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