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的表现(狂躁症的表现和症状)
在很多精神类疾病的患者群体中,很多患者的病情基础上都会有一些掺杂了其他症状的情况。
典型的就有抑郁症患者中掺杂了躁狂的症状,进而可能衍生出双向情感障碍。
狂躁症的表现(狂躁症的表现和症状)
甚至本身对于躁狂这一症状来说,它就是一类疾病主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躁狂症!
躁狂症临床表现为:
①核心症状,情感高涨,易激惹
患者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②思维奔逸
躁狂症患者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逐步。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③意志活动增强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碌(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果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症自测表:
因情绪激动;思维联想奔逸;行为多动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一周以上。
躁狂症状诊断标准:
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任意三项:
1.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情绪激动、高涨;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觉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8.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9.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患上躁狂症之后要怎么控制呢?
一.寻求外界的帮助
学会从最亲密的家人或朋友处获得帮助,同时也可以和跟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人建立一种联系,可以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等。大家在这种交流中彼此鼓励,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走出病症。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对于预防疾病的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如健康规律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都可以很好地抗复发。
三.时刻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
平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注意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
每当自己发病之前肯定会出现一些可观察到的变化,例如睡眠、食欲或行为的改变,每当出现这些变化时就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免发病的时候出现伤人或者是自伤的情况。
预防躁狂症一方面要减轻压力,压力过大是诱发躁狂症发病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或者是避免躁狂症发作的因素。另外,也要注重性格的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能够避免躁狂症的发作。而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的年轻夫妇则要避免遗传因素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