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三纲五常的意思(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

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以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孟子继续他的理论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德规范。

西汉董仲舒对两位前辈的学说进行了概括,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提出三纲和五常的定义。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存在着主与从的关系,仁义礼智信就是解决这之中矛盾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是维护古代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君为臣纲,是对封建社会里权的维护,迎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被大力支持与推广。

父为子纲,强调了孝敬父母,虽然父母不一定就是对的,但这样的思想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矛盾的产生,维护了社会安定。

夫为妻纲,体现了古代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是封建社会思想糟粕的体现。五常的标准适用于每一个,这是古人解决矛盾的标杆,是传统文化留下的精华,值得我们去提倡。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gāng wǔ cháng,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伦理逻辑。

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简称纲常。出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

元朝·贾仲明《萧淑兰》第二折: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

例句: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近义:清规戒律 三从四德。

反义:大逆不道 离经叛道。

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gāng wǔ cháng,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简称纲常。

三纲: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董仲舒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所有统治秩序化、合理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为地主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他还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是天意,而要实现大一统,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都要罢黜。皇帝受命于天,侯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所有这些都是天的意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也是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工具。

好了,关于三纲五常的意思和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17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