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跳高(跳高怎么训练?)
大家好,如何练习跳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跳高怎么训练?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如何练习跳高和跳高怎么训练?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跳高训练方法
跳高训练方法:半蹲跳法、抬脚尖法、脚尖跳法、纵跳法等等。
1、半蹲跳,站立后半蹲,双手放置于胸前,向上跳离地面少20cm到25cm。
2、抬脚尖,脚尖放置于台阶上,脚跟不得着地,双脚脚尖抬到点,双脚脚尖缓慢放下。
3、脚尖跳,将脚尖抬点,用脚尖快速起跳,跳时不得超过1.5厘米或2.5厘米。
4、纵跳,双脚放直,与肩同宽,锁紧膝盖,用小腿跳跃,只可弯曲脚踝,膝盖尽量不弯曲,落地后迅速起跳。
训练跳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可以负重提哑铃、负重原地跳以及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速度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此增加肌肉的爆发力量,主要练习的项目有大重量蹲起,并且要跑和跳跃同时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重量可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在有保护或是有人员监督的条件下进行为宜,这样就才会比较安全。
注意事项:
很多人都有晨练的习惯,早上起来跑步或者是朗诵课文,都可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或者是起到减肥的功效,但是晨练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这样才能够帮助身体的健康,那么您知道晨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晨练不宜过早。日出之后是晨练的时间,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能满足锻炼时人体耗氧量的补充。晨练应当尽量推迟时间,在早晨6时之后、9时之前,并且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怎样练习跳高
1、练习助跑技巧。跳高运动员通过助跑过程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1]因此,正式练习过杆前,你首先要完善助跑技巧。先在无杆条件下进行助跑模拟练习。使用的垫子必须和正式过杆时使用的体操垫一样。
2、准备助跑。大部分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大约只需助跑十步,因此,你起跳前少也要保证助跑十步。[2]初学者可后退多跑上五六步,以充分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不要直接正对跳高垫助跑。助跑约十步后要以J形弧线转向横杆。因此,助跑起点与跳高垫之间(跳高架向外延伸线)少要保持3米的距离。如果你习惯右脚起跳,那么助跑点应设在跳高垫右侧;如果你习惯左脚起跳,那么助跑点应设在跳高垫左侧。一般情况下,女运动员的助跑点距离跳高垫一侧约3到4米,距离横杆10到15米。[3]男运动员的助跑点距离跳高垫一侧约3.5到5米,距离横杆15到20米。[4]
3、开始助跑。通过惯用脚发力起跑。有些运动员习惯以压低重心的起跑姿势助跑,助跑到第三步时才将身体抬起。[5]你觉得怎么习惯就怎么做,不过,以直立姿势开始助跑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助跑轨迹一定要保证有J形弧度。你的助跑轨迹看上去应该像字母J的形状,因为助跑过程中,你先以直线助跑一段距离,后几步沿弧线跑进,靠近横杆。转向跳高垫一角的弧线段大约五步,以充分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6]开始进入弧线段助跑,约三步后与横杆保持平行。不要随意加速或减速。保持好一定的速度,就不会影响动能的累积。[7]
4、向着跳高垫跳起。这一过程也叫“起跳”。用非惯用脚发力向空中跳起。起跳时,非惯用脚会呈自然伸展状,带动另一侧膝关节发力。[8]不要整个人落在垫子上,先用脚落地。目前阶段练习的重点是改进助跑动作,跳高垫可以起保护作用,以防你意外摔倒。
部分 2
背越式跳高
1、练习背越式跳高。1968年在墨西哥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迪克·大众贝里采用背越式姿势夺得跳高。[9]大家亲切地将他的跳高技术称为“大众贝里式”跳高技术,也就是背越式跳高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背对横杆,从头部开始身体依次过杆。如今,背越式过杆技术已成为专业跳高运动员的必备技术。
2、准备起跳。按J形弧线轨迹助跑到跳高垫,转身背向横杆完成背越式过杆。[10]提膝摆腿,以非惯用脚起跳后带动身体转向上方。刚开始你会感觉很不自然,一定要坚持练习,就会逐渐适应。
跳高的训练方法
跳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但是大家跳高的方式方法都对吗?下面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跳高训练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跳高训练。
一、跳高基本训练
跳高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具有“快速”的技术特点,要求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过杆。发展力量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助跑速度和起跳速度。现代跳高训练的趋势足以力量、幅度与速度有效的结合为基础,更加突出速度的作用,充分挖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潜力。
训练任务
(1)在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
(2)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及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突出速度和快速跳跃能力。
(3)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逐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
(4)弥补运动员个人不足之处,逐步增加适应个性和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特殊训练的\’比例。
(5)培养稳重、沉着、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6)参加各级比赛,逐步积累比赛经验。
训练内容与方法
(1)身体训练:进一步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还要增加和采用与跳高专项关系密切,能直接改进和改善跳高专项技术,并对跳高成绩提高起主要作用的练习。
①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素质。
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速度–力量。
③进一步提高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
④进一步发展耐力。
(2)技术训练: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和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完整技术。随着力量训练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掌握跳高完善技术的正确用力,在不断提高用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完成跳高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及效率。在逐渐提高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改进和完善助跑节奏,并使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紧密地衔接起来。
(3)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专项快速力量练习方法
专项快速力量练习主要由一些带助跑的单腿跳跃动作所组成,以发展跳高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
1.助跑起跳摸高 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用异侧手臂或头触悬挂在空中的物体。悬挂在空中物体的高度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
2.助跑跳过栏架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栏架。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栏架高度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
3.助跑跳皮筋 4~6步助跑.用单腿连续跳过纵行排列的一组皮筋。运动员可左右腿交替进行,皮筋的高度随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跳皮筋练习与跳栏架练习比起来不仅安全,而且可通过升高的高度以提高练习的强度。
4.助跑起跳跳上高垫子6~8步直线或弧线助跑,以起跳腿起跳,跳上高垫子,垫子的高度应不断增加,以提高练习的效果。跳高的步点 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度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也就是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跑进数次,直到准确为止。当丈量好助跑步点后摆一个标志物作为标记。另一种方法是“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二跑的步数x2-2,例:如果跑8步,则走8×2-2=14步。从起跳点开始用自己的自然步走14步,走步丈量法适用于大多数人,考虑到个体差异,应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
三、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跳高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如何跳高。
零基础跳高怎么练
零基础跳高者推荐用跨越式跳高。它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步骤。
1.助跑:全程助跑一般在10-15米,步数在6-8步,后几步速度要加快,倒数第二步长,重心,摆动脚落地时柔和屈膝前移,蹬脚送髋为起跳脚的前伸放脚做好准备。后一步稍小,使上体迅速前移向前送髋,为从水平速度过渡到垂直速度做好充分准备。
2.起跳:跨越式跳高应用远离横杆的腿作为起跳脚。助跑到后一步时,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向前伸出,用脚跟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接着在摆动腿用力蹬伸和助跑水平速度的推动下,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上体及时跟上,起跳腿屈膝缓冲。
当身体重心移起跳点的上方时,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成一直线,以大腿发力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向前上方摆起,使身体向上腾起。
3.过杆和落地:起跳腾空后,起跳腿积极向上抬起,膝盖靠近胸部,接着上体抬起,摆动腿同侧臂随摆动腿内转下压带动身体沿纵轴向内旋转,使上体和臀部能顺利过杆,起跳腿随着摆动腿的下压而抬高并绕过横杆,过杆后用摆动腿领先落地。
好了,关于如何练习跳高和跳高怎么训练?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9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