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汇总(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合集)

#追梦路上的好心人#我要借助今日头条这个平台,寻找《南方周末》的一位编辑老师。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汇总(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合集)

我与《南方周末》的结缘,要上溯到20年前。

当时,我读高中,虽然课业很繁重,虽然有“黑色七月”的高考压力,但依然没能阻止我阅读《南方周末》的脚步,为她痴迷,为她癫狂,也顶礼膜拜着她。

在我心中,《南方周末》,有灵性,更有血性。

每期的头条深度报道,都会引起很大的波澜,甚至会促使制度的变革。

在我心中,《南方周末》,关注民生,关注底层,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一己之力改变着社会生态。

可以说,每个人都能从她那里汲取能量,体悟自我。

非常清楚地记得,每周四,我都会到校门口的报摊,买一份新鲜出炉的《南方周末》,拜读,虔诚地拜读,如饥似渴地拜读。

“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这就是《南方周末》的宣传语,也是一群有血性有担当的新闻人的座右铭。

20年前的我,最喜欢读的是《南方周末》的“百姓记事”和“百姓茶坊”两个版块。百姓写,写百姓,针砭时弊,辛辣讽刺。意韵深远,发人深思。

更有,《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让多少人心潮澎湃,传扬点赞,并总会引发大的谈论。

尤其是,1999年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说得太好了!

我始终认为,美好的阅读体验,不会让自己发困犯晕。相反,它会是心智的启迪,知识的累积……

因为,阅读《南方周末》,我的功课丝毫没有落下,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我知道,在高考中,语文和政治两门功课的高分,《南方周末》助力不少。

随着阅读的增加,体悟的加深,我开始尝试着给《南方周末》投稿。

那是2003年,《南方周末》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编辑柳雨灯老师,当然,我至今不知道这是笔名还是真名。

他虽然是个腕,但毫无架子,平易近人,对我这个素昧平生、毫无交集的自由投稿者厚爱有加。

可以说是我创作路上不能忘怀的一个人。

那时候我还是个十足的电脑盲,春节回家,所见所闻感触很深,于是写了一篇小稿,投给《南方周末》的"茶坊"版,编辑老师是柳雨灯。

稿子写在方格纸上,每页300字,写了近4页,然后通过邮局寄了过去。

大概10来天后,它居然发表在了2003年3月中旬出版的《南方周末》上,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柳雨灯寄来的样报。和样报一同寄来的,还有附的一封信笺。

原来,那个时候《南方周末》收到的已大多是电子稿,像我这样的手写稿已是少之又少。

信笺的最后他委婉地建议我,以后投稿可以尝试发电子邮件,自己省力,也方便编辑处理稿件,并附了邮箱名。

对我来说,这犹如一道“命令”,开始苦学电脑,不能落伍了。

天道酬勤,一个月后,我开始用电脑写稿投稿了。并有稿子陆续在《南方周末》刊出。

真是有压力才有动力!

如今,我依然爱着《南方周末》,依然爱看《南方周末》。

不过,遗憾的是,再也见不到柳雨灯编辑的名字了。

谢谢您,《南方周末》!

谢谢您,柳雨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58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