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祈年殿介绍简介(天坛祈年殿图片)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主要分两部分,圜丘和祈谷。
天坛祈年殿介绍简介(天坛祈年殿图片)
圜丘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也称南天门
圜丘
在圜丘中央有块天心石,人站在上面喊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回音,好似天地汇合之声,圜丘由三层青石台阶和汉白玉石柱围栏组成,声音被这些围栏四面八方在短时间内反射回去,所以分不清是原声还是回声。
可见当时工匠的聪明才智,完美利用了声学原理,巧妙的运用在圜丘的建造之上。
圜丘是冬至时候皇室祭祀用的祭坛。
圜丘所有建筑石阶和围栏都是有一定数量计算而得来。看来圜丘还利用到了数学原理。
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在当时那个时代,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
(具体数据圜丘百科查询)
走出圜丘往北就是著名的“回音壁”
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反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在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设计者居然有这么深的物理学知识还有效的用到了声学原理,真令人敬佩。
回音壁简介
回音壁出入口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从入口进去就可以看到皇穹宇,这座殿没有横梁,全靠力学精心木制。只能站排依次参观,不能回走。这里是存放圜丘祭祀神排的地方,大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虽说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但是也不免为封建时期设计者的聪明才智点赞。
(众多文献参照皇穹宇百科)
皇穹宇
从回音壁出口出去可以小歇,然后往北走进成贞门。
成贞门
成贞门里面就是丹陛桥(丹陛甬道),通往祈年殿。
明明是路为什么叫“桥”呢?
丹陛甬道一直通向祈谷(祈年殿)而且路面特宽还越来越高,寓意离天最近的地方。路面分三条石板路,中间一条明显高于两边的石路,为皇帝专用祭祀之路。
丹陛桥“一桥飞架”南北
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丹陛桥是皇帝祭天祈谷之“桥”
圜丘有祭天礼祈年殿有祈谷礼
所以称之为丹陛桥。无论是去祈谷坛祈谷,还是到圜丘坛祭天,丹陛桥都是必经之“桥”。所谓“丹”,即红,“陛”原指宫殿前的台阶。
丹陛甬道
顺着甬道一直走,祈年殿建筑群展现在眼前。
祈年殿其附属建筑有皇乾殿、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燔柴炉、瘗坎、具服台、走牲路及72间长廊等。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石上镂刻山形云纹图案,是明嘉靖时放置的镇石。
首先要通过祈年门,祈年门东侧门为皇室通过的门,西侧为宫内人员及大臣等通过的门。封建社会是注重等级和贵贱的。
祈年门
过了祈年门最抢眼的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远处观看那么的至尊至上,无与伦比,真的感叹古人如此的壮举。
蓝天衬托下祈年殿显得那么宏伟壮观,天地相接的感觉,同样三层台基汉白玉石柱雕刻精美,顺其台阶缓步而上。
近处观看,三层木质结构的大殿,建立在坛基之上,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详细结构参考祈年殿百科)
祈年殿
坛边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祈年殿北就是皇祈殿,是专门摆放皇室列祖列宗排位的地方,琉璃瓦加上汉白玉围栏更显富丽堂皇,气势如虹。
皇祈殿
圜丘,祈年殿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物理学,力学,数学,象学的完美体现,更凸显了当时人们的智慧。
你对圜丘和祈年殿了解吗,希望提出更宝贵的建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