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意思(胸怀天下下一句)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意思(胸怀天下下一句)

对于历史上的那些王者,我们经常津津乐道于他们叱咤风云的光环,却往往忽视了支撑他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胸怀天下的底色。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我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陌生,是不了解他对百姓和天下的情怀。此人就是秦穆公。

#01.

有一次,秦穆公外出打猎,休息时把战马栓到树上,结果战马挣脱缰绳悄悄跑了。

战马丢了,手下们赶紧去找。等找到的时候发现,战马被一群百姓捉住,已经杀了正在烤肉吃。

士兵们把这群百姓抓来,大约有三百多人,准备杀头。

秦穆公知道这件事之后,赶紧吩咐士兵们,快把这些百姓都放了。

不仅如此,他还吩咐士兵,给这些百姓们再送些美酒,吃了马肉体内会有余毒,喝酒之后就可以解除这些毒素了。他让士兵告诉百姓们,吃肉哪能不喝点酒呢?

对于这件事,士兵们表示不太理解。

秦穆公这样解释道,战马被杀当然可惜。可是,我心爱的战马死了再也回不来了。如果我再杀掉那些吃马肉的百姓,不是又损失了民心了吗?本来损失战马已经令人心痛,再损失民心岂不是痛上加痛?

秦穆公的这个思维逻辑的确很王者。本来,战马被杀,是一种损失。但后面他释放了这些吃马肉的百姓,又给他们送去美酒,就让一件本来非常糟糕的事情,有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于是,战马虽死,却提升了它的自身价值。

王者之所以能成为王者,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格局。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毕竟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没有人在意。直到后来又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02.

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晋国。晋献公宠骊姬,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设计逼太子申生自杀。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吓跑了。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成了国君。可是晋国立刻就爆发了内乱,奚齐这个年幼的国君被里克杀死了。接下来,晋国就需要立新的国君。

秦穆公派大军一路保护,把夷吾推上晋国国君之位,成为晋惠公。这也是历史上秦穆公的“一平晋乱”。

在这个时候,秦晋关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也有矛盾。因为当时秦国扶持夷吾上位时要求的好处,夷吾都没有兑现。对此,秦穆公暂时没有发作。

很快,晋国就又出事了。因为晋国发生了灾荒,粮食不够吃,晋惠公只好厚着脸皮去找秦穆公借粮。

秦国朝堂之上展开激烈讨论,大多数人认为,晋国背信弃义,闹天灾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我们不但不借给他们粮食,还应该趁机攻打晋国,收回晋国本该给我们的河东五城。

在这件事上,秦穆公又一次展示了他怀柔天下的情怀。他说,背信弃义,是晋国国君的错,天灾是对晋惠公的惩戒。但如果我们就此去攻打晋国,就把这种惩罚转嫁到了晋国百姓头上。百姓何错,要受这种磨难呢?

于是,在秦穆公的主张下,秦国借粮给了晋国。

这说来也怪了,次年,晋国丰收,秦国却遭受了粮荒。

秦国于是找晋国借粮。按道理说,晋国理应还秦国这个人情。可偏偏秦惠公夷吾这个人很薄情寡义,他手下一帮大臣的思维也很奇葩。

晋国朝堂之上,大家是这么商量的。

去年,我晋国闹灾荒,你秦国就应该趁机攻打晋国,甚至灭了晋国。这叫做,天欲与之,人必取之。

如今,秦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激怒了上天。这叫做,天予不取,天必究之。

既然是上天在追求秦国的过错,我们晋国当然要顺应天意!

怎么叫顺应天意?当然是趁机灭掉秦国啦。

晋国君臣一番商议,得出这样一个大义凛然的结论来,一致决定伐秦!

消息传到秦国,秦穆公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了。君臣决定,与晋国开战!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仗打得就是钱粮,人家晋国大丰收,你秦国闹饥荒,这仗太不好打了。

很快,秦军就被晋军围住了。秦穆公非常绝望,眼见大势已去,他说,我不能落入晋人之手再遭羞辱,举宝剑准备自刎以谢秦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事情突然发生了大转变!

#03.

晋军后方出现了骚乱,一支敢死军疯狂冲杀过来,秦军也趁势进行大反攻。

这一仗,晋国大败,晋惠公也被俘虏了。

那么这一支有如天降的敢死军是从哪来的呢?他们正是当年吃穆公马肉的那批百姓,而这批百姓组成的部队,后来也成为了秦穆公的御林军。

穆公俘虏了晋惠公之后,怎么处理呢?处理的结果就是,秦穆公释放了晋惠公。

穆公对晋惠公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他以后不要恩将仇报了,否则人能容你,天道也不容你呀。

晋惠公很惭愧,把自己的儿子圉弄到秦国当人质,自己灰溜溜回去了。这就是秦穆公“二平晋乱”。

秦穆公果然是一个宽厚之人,他把自己的女儿秦赢嫁给了公子圉。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穆公的女儿秦赢。

那时候女子没有名字,只有姓,赢就是姓。没有出嫁时称秦赢,秦赢嫁的公子圉后来成了晋怀公,于是秦赢就成了怀赢。

后来秦惠公快死的时候,公子圉急着去继位,就悄悄从秦国逃跑了,怀赢也没有跟着。

秦穆公对晋怀公的行为很生气,恰好后来周游列国的重耳回来了,秦穆公就帮助重耳夺取了晋怀公的王位。这就是秦穆公“三平晋乱”。

重耳成为了晋文公,而那个嫁给怀公的怀赢,由秦穆公做主,又许配给了重耳,怀赢又成了文赢。

重耳是胸怀大志之人,做事很讲究。在位期间,他与秦穆公再也没有打过仗,这才是真正的“秦晋之好”的由来。

秦人给大家的印象通常是“尚武”,事实上,“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是大秦的精髓,这一点在秦穆公时代体现的更加明显。

但关于秦穆公死后殉葬177人之事,多被后人诟病。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知道,秦穆公生前就不是一个好杀之人。号称大秦三帅之一的孟明视,屡次打败仗,穆公都不忍心杀他。那么穆公死后,怎么可能让那么多国之栋梁殉葬呢?

事实上,殉葬之事,应该不是秦穆公强制,而是这些忠臣主动殉葬的。对此,苏轼有过评价,“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苏轼的意思是,现代人处处讲功利,再也见不到感恩赴死的大义之士了,所以才对古人大义凛然的行为有所质疑。

秦国人的确很能打仗,到了秦孝公时代,大秦尚武精神更是到了极致,但秦穆公心怀天下之风却从来没有丢失。在秦始皇统一之后,他让王翦与蒙恬各领60万和30万大军驻守南北边境,并且告诉二人,无论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回来,即使秦国灭亡了也不准回来。

二人不解。秦始皇解释说,秦国没了,我华夏还在。但华夏没有了,我们的民族还有栖息之地吗?

这就是“百万大军,不可勤王”的传说。

鱼羊史记这是一个怎么看都好看的公众号

推荐阅读:

他是古往今来唯一成仙的帝王,一没吃药,二没练功,跨凤这些让人耳热脸红的故事都跟他有关

一人独守空城,击败匈奴2万大军,却被历史除名

诡异的饭局: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重用或赐死就在这一刻决定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3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