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火车断电,不能逼人砸窗通风

7月2日晚,K1373次列车因故障在金华市境内停车约3小时。由于火车断电,车厢内太闷热致乘客不满,车内的老人孩子更是出现严重身体不适。于是,一名男子手持硬物将车窗砸碎,方便车厢内通风。在列车抵达金华站后,砸窗男子被警察带走。警方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拘留该男子,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有些网友感到欣慰——在不少人的意识里,故意损毁车窗理应受罚,执法者对此“网开一面”已属难得。实际上,这也是此次事件引发紧急避险讨论的主要内容。

不过,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名男子的遭遇难免令人心寒。火车晚点本就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砸窗男子还不得不接受警方调查,尽管警方只是对其批评教育,但该男子注定要因此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群体利益受到伤害,挺身而出往往意味着引火上身,这既是砸窗男子的可贵之处,也是很多人对此敢怒不敢言的关键。

砸窗男子虽然全身而退,关于此次事件的讨论并未平息——砸窗男子为维护公众利益挺身而出,为什么会被“批评教育”?更进一步追问,如果铁路部门的处置方式能够更加人性化,紧急避险之说从何而起?

火车遭遇突发事故之后,空调没有电,车窗打不开,车门不让开,车厢内闷热难当,除了砸窗通风,乘客们还能怎么办?相比起紧急避险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值得反思的内容是,僵化的管理机制使车内乘客置身于险境。

众所周知,现在快速列车的车窗都无法打开。这一方面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空调,不需要开窗换气。但是,此次事故暴露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火车突然断电,到底应该如何通风换气?乘务员不开车门,想必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把一车人闷在车厢里,岂不是人为制造更大更直接的安全隐患?

从铁路部门的角度出发,维护安全规则的刚性是必要的,但安全规则始终应该服务于安全,而不是适得其反。就此而言,比砸窗男子更需要批评教育的,其实是铁路部门——火车提速了,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能落在后面。

就拿通风换气这件事来说,不妨考虑在车厢里面增加机械式换气设备,以此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断电之类紧急情况。无论如何,既不应该逼着人去砸车窗,更不应该面对身处险境的乘客无动于衷。坚持底线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这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607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