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民间悬赏寻“水中大熊猫”斑鳖引关注 黄山学院专家:从个人角度不鼓励

大皖新闻讯近日,一条“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一只”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更有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发出10万元悬赏寻找斑鳖。大皖记者近日了解到,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吕顺清教授投身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30年,参与过近百次野外调查与采集,足迹遍布全国超2/3的省区,自2007年起一直从事斑鳖保护工作。吕教授告诉记者,从个人角度出发,他并不十分鼓励以悬赏方式寻找斑鳖。

回忆:尝试斑鳖“联姻”最终失败

2007年1月,吕顺清开始参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项目工作,第一个任务便是参与斑鳖保护项目。

“2007年1月25日,我们看到了长沙动物园给苏州动物园发的几张照片,发现长沙动物园原来一只被认为是鼋的雌性鳖,其实是斑鳖。当时我就和从澳大利亚来的一名博士立马从苏州乘飞机到长沙动物园,经现场判断,就发现了那一只确实是雌性斑鳖。”吕教授回忆,当时他感到很兴奋,觉得延续物种又有新希望了。

2007年8月初,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哈尔滨召开的科学技术会上,苏州动物园、长沙动物园、WCS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项目组、动物园协会四家达成共识:将苏州动物园雄性斑鳖送到长沙动物园,通过人工授精方式以延续物种。吕教授称,但后续考虑到人工授精可能对雄性斑鳖造成伤害,最终调整方案决定将长沙动物园发现的雌性斑鳖运至苏州动物园进行自然交配繁育。

令吕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感到欣喜的是,2008年5月,在经过千里“联姻”后长沙动物园内的雌性斑鳖顺利抵达苏州动物园,两只斑鳖经过三四天的熟悉后很快在水下进行了交配。可遗憾的是,雌性斑鳖所产下的卵均未授精,无法被孵化。之后多次尝试自然交配均未成功。直到2015年,无奈之下,吕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员再次决定采取人工授精方式。

吕教授回忆,他们发现雄性斑鳖精子活性差并且生殖器受过严重损害,可能不再具备自然交配的能力。2019年,在一次人工授精过程中,雌性斑鳖在麻醉后不幸死亡。对于这一段经历,吕教授至今仍感到遗憾,“那段时间因为我们一直守护它,守护了24小时不间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在急救,希望它能够醒过来。”

在吕教授看来,这个项目从开始到最后这只雌性斑鳖不幸死亡,经历了十三年,中外专家10多年中付出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家希望能够拯救这个物种,每个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如果不选择尝试,那仅存的这一对斑鳖也迟早有一天会走向死亡,到时一样无法再挽回。“所以我选择尝试,那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总是有成功的希望的,所以问我后悔不后悔,那我肯定是不后悔的。

生存现状:全球已知存活斑鳖仅有两只

吕教授介绍,目前全球已知存活斑鳖个体仅有2只,且2只均为雄性,另一只在越南。斑鳖分布范围曾十分广泛,从东亚地区向西一直延伸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流域都有其存在痕迹,国内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红河两个流域。但如今,长江中下游即太湖流域环境变化巨大,已不具备斑鳖生存条件,且几十年未发现其踪迹。按照国际保护组织标准,野外50年未发现即可宣布物种灭绝。“现在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云南的红河流域,因为它近二三十年还是有野外个体被发现的。虽然其整体环境也被破坏得有点严重了,但还不至于到斑鳖没法生存的地步,通过我们多年的调查发现,应该整个红河流域特别是我们国内这一段还是有很多地方斑鳖是能够生存下去的。”

谈及斑鳖濒临灭绝的因素,吕教授表示,栖息地的丧失和栖息地的质量下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人为捕捉等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吕教授补充到,除了这些因素,还存在人为忽略的问题。1873年斑鳖被命名后,因幼体与中华鳖相似、成年体与鼋相似,被误认为是同一物种,未得到独立保护。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苏州科技学院的赵肯堂教授通过研究证明斑鳖是独立物种,国内才逐渐关注并开始保护,但此时斑鳖已极度濒危。

延续物种:克隆与野外寻找双路径

吕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延续斑鳖物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克隆技术突破后,利用现有雄性斑鳖进行克隆;二是在野外找到斑鳖,通过自然繁育或人工授精延续物种。但吕教授无奈的说:“我们这个斑鳖人工繁育项目从事了10多年,现在这只雄性斑鳖所产生的精子的活性是非常低的,而且它的那个生殖器受过很严重的伤,所以一定意义上它自己不具备自然交配繁育的能力了。”

吕教授表示,如果未来还能发现新的斑鳖个体或者种群,首先要采取的保护措施就是就地保护,其次再考虑下一步的措施。“我们可以追踪监测它,但是不干涉它。在就地保护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判断它是一只雄的还是雌的。如果是雌性,看有没有可能商讨把越南的一只雄性斑鳖类也运到这个地方来或者是把我们的雌性斑鳖让它顺流而下到越南,让两个斑鳖遇到一起,看看有没有可能自然繁殖。”

民间悬赏:利弊共存需审慎

对于民间组织参与斑鳖保护,吕教授给予肯定:“这些组织参与保护是好事,至少能够引起公众对斑鳖这个物种的重视,同时通过斑鳖也带动我们国家整个野生动物保护甚至是生态环境保护。”然而,从个人角度出发,他并不十分鼓励以悬赏方式寻找斑鳖。吕教授也表达出他的一些顾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这些非专业的人员到野外去找,他采取的方式可能不一定合法,查找的地点也可能不合法,另外他一旦发现了以后,在抓捕过程中也可能对这个动物本身造成伤害。”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实习生童春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487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