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在湖南长沙,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完成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
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充气成型
随着最后一座气膜仓充气成型,5座白色的粮仓并排伫立。每座直径24米、高达33米,一座仓就可储粮9000吨,可以满足2300万人一天的口粮,标志着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的迭代升级。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主任王跃:气膜仓最特别的就是它给传统粮仓又穿上了一件雨衣和棉衣。对粮食的储存来说,气密性达到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保温隔热性能是传统浅圆仓的3倍以上。
除了最外面的气膜层,里面还有起支撑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层和起保温隔热作用的聚氨酯层。投入使用后,粮堆内均匀分布着许多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整仓粮食温度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副总经理王耀武:相比传统仓型,气膜仓储存谷物空调控温能耗降低50%,我们在气膜仓内集成了氮气气调技术,把高纯度氮气注入气膜仓内部,营造一个几乎无氧的环境,达到防治害虫、确保粮食品质的目的。
工作人员介绍,气膜仓好处多多,不仅防水、保温、气密性高,建成后实际运维成本和传统粮仓相比,也能下降30%。
中煤建设集团六十八公司气膜仓项目负责人金峰:气膜仓的保温层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都是在充气成型的气膜内施工建设的,完全不受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传统需要上百人施工,现在只需要18人就可以了。和上一代浅圆仓相比,施工周期缩短四分之一。
这5座9000吨级的气膜仓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明年2月投入使用。届时将更好地保障库区储存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记者探访亚洲最大气膜储煤仓
气膜仓除了守护我们的大国粮仓,还在国家能源保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陕西榆林,有一个亚洲最大的超级气膜仓,它是用来装什么的?
储煤量相当于三四个传统储煤仓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你能猜到吗,这个巨大的筒仓是用来干吗的?我现在是在亚洲最大气膜储煤仓的顶部。它的高度超过65米,直径达66米,可储煤10万吨,储煤量相当于三四个传统的储煤仓,可大幅节约占地。按一节车皮装载70吨煤计算,这一个气膜仓就可以储存1400多节车皮的煤炭。
中煤建设集团六十八公司气膜仓项目负责人金峰:整个气膜仓最外面的膜材是高分子材料,充气一体成型后,就像穿上了一件雨衣,不受恶劣天气影响,更有利内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加上机械化应用程度更高,工期可以缩短30%。施工人员也从原来的200多人,下降到约30人。
防水耐高温抗酸碱腐蚀使用寿命达50年
外面这层气膜可不简单,不仅防水、耐高温,它还抗酸碱腐蚀。使用寿命和传统煤仓一样,可达50年。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现在我进到了顶仓的内部。外面是洁白的仓体,但是里面装的却是黑色的煤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里是传送带的终点,同时是煤炭进入储煤仓的入口。煤炭从600多米的地下经过3000多米长的皮带,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约60米高的仓顶,从这个入口处倾泻而下。由于现在已经进入生产运营阶段,里面存贮了大量的煤炭,我们无法下到仓内拍摄。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和传统煤仓相比,这里面无梁无柱,一体化成型,空间利用率增加了30%,这也就意味着能装更多的煤。由于有了外面气膜层,能让仓内更好保持恒温恒湿。
除了外面的气膜层,整个仓壁还包括内部聚氨酯保温层和钢筋混凝土层。顶部的一体化成型穹顶实现了传统储煤仓无法解决的大跨度屋顶的难题,满足了大容量储煤需求。
在仓的底部,有20个闸门,可以高效地将储煤,通过传送带运出。整个过程全封闭,而且绿色、清洁、安全、高效,实现了储煤不见煤的先进环保工艺。
在调度大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气膜仓接入了智能数字孪生系统,仓上仓下40多个传感器确保仓内的温度,包括瓦斯浓度等安全生产数据全都实时呈现在大屏上,一目了然。在这里,煤炭的储、装、运全流程实现了远程智能操控,效率大幅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王世玉古峻岭王广蓉陕西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