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每次下水都能见到新生物”:一位科研工作者在南海探寻生命深度

新华社海口4月25日电 题:“每次下水都能见到新生物”:一位科研工作者在南海探寻生命深度

新华社记者程露、钟群、陈子薇

中午时分,阳光穿透波光粼粼的海面,在一米深的浅海洒下斑斓光斑。霍达像一株安静的海草,趴伏在永兴岛近海的海底。

他戴着面镜,衔着呼吸管,身穿水母衣,手握一台防水相机,记录那些隐秘的生命:海草一年只开一次的花、好奇地向他“打招呼”的章鱼、藏身在海草叶片上的绿色海兔……

这个33岁的青年,来自中国北方内陆的保定农村,如今在南方热带海草床上找到了归属。

“在永兴岛,你不需要潜到很深,也不必走得很远。”霍达说,“只要用心看,生命就藏在你脚下。”

一次潜水通常持续一两个小时。上岸后,霍达回到岛上的海南西沙海洋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沙站)。作为这里的工作人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收集水质和海洋生物的数据,探寻这片海域的规律和变化,并编写成报告。

西沙站建于2009年,现有9名常驻科研人员,监测与研究海洋环境动力和岛礁生态系统,为西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1992年出生的霍达,大学在武汉学水产养殖,研究生南下广州,开始研究玉足海参。

但他第一次真正见到原生环境下的海参,是2016年一次南沙科考。他站在甲板上,看着无垠海面,海水蓝得不真实,宛如梦境。

“这和在养殖场或实验室里看到海参,感觉完全不一样。”霍达说。

两年后,硕士毕业的他来到永兴岛,加入西沙站,成为这片热带海洋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西沙的生态环境很好,生物种类繁多,是海洋科学家的天堂。”他说。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2012年设市后,即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三沙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三沙市西沙群岛海龟保护规定》等法规政策,动员渔民转产转业,常态化开展珊瑚礁修复、海草床资源调查,还成立了海龟救助保育中心。

霍达用镜头记录海中的生命。他已拍下400多种海洋生物的照片和视频,包括海兔、石头鱼、章鱼、漂浮海葵、寄居蟹以及海龟。有些物种的资料还没来得及整理。

“每一次下水,都能看到一两种之前没有见过的生物。”他说。

“海洋生物十分神奇。章鱼聪明,好奇心重。它会朝我游来,伸出触手,轻抚我的手指。它的神经系统遍布全身,会不停变色。”

“有的鱼也会变色。有次我看见一条灰康吉鳗,一开始它身上有深色的斑块,后来变成全白色,展开宽大透明的背鳍。这还是一条鱼吗?”

“海参是一类进化地位很高的动物。一些海参遇到危险,会把内脏吐出来,过段时间就会生出新的内脏。在南海有上百种海参。”

霍达最钟爱的,是静静摇曳着的海草床。它们默默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净化水质、捕获并储存碳、稳固海岸线,也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对霍达来说,那是一座水下的隐形森林,每一片叶子都藏着生命的线索。海草对水环境的要求高。霍达发现,永兴一带的海草增多了。“水质不好的地方,海草会死掉。”

霍达说:“下水多了,你会知道生物白天是什么样子,晚上是什么样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拼凑出它们完整的生活史,开始对生命心生敬畏。”

海洋覆盖全球70%以上的面积,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记录到海洋生物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已记录生物物种数的11%。

过去10多年,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去年发布的一项国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将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然而,在霍达看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月球的了解。

一部分原因在于看待海洋的视角。他说:“很多时候,我们以陆地或人类为中心的视角来看它,比如我们叫海洋生物海兔、海参、海马等,但很少有东西叫‘陆什么’。”

“还有一些人把所有海洋生物都当作海鲜。”霍达说,“不管我在网上分享多么神奇或者美丽的海洋生物,都会有人问这个能吃吗?”

他认为,真正的保护,始于了解。“如果你对海一无所知,却有人告诉你要保护它,那就像突然让你去保护外星人一样。”霍达说,“人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环境,才会关心它。”

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分享拍摄的海洋生物影像和相关知识。有纪录片导演看到后,希望来实地拍摄。也有人看了他关于海草床的分享,第一次对这个生态系统有所了解,甚至决心投入海草保护事业。目前,他正和朋友合写一本关于南海海洋生物的书。

霍达的抖音签名是“人生是水”。他读到过一个童话,小鱼问妈妈,什么是水。回答是:水就像人呼吸的空气。“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他的微信昵称“Merapi”,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一座火山的名字,2016年他曾登顶。

“生活如水,无色无味,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生活本身,都可以被认真体会,被赋予意义。”霍达说,“即使生活平淡如水,人的心中也要有不灭的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52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