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不是小孩的专利,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重要。4月25日,在第三十九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健康中国,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在全国正式启动。
据悉,这项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支持的专项行动,瞄准我国深度老龄化社会背景,着力破解成人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社区医防融合创新实践,构筑全人群的免疫屏障。
慢性病患者疫苗需求凸显,专家算清“防护经济账”
“儿童有免疫规划疫苗保护,近年来,我们认为,慢性病患者更应成为疫苗重点保护对象。”在活动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研究员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约2.2亿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普遍存在多病共存现象,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对于成年人来讲,流感、肺炎球菌和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可以大幅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疫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应该被大力科普和倡导积极接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提醒:“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处于降低状态以及伴随炎症反应等,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以带状疱疹为例,相比一般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9%。带状疱疹发病后短时间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增加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岳剑宁主任更是分享了令人揪心的病例:“有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因疼痛折磨产生轻生念头;还有患者疱疹长在耳内导致失聪。这些本可通过疫苗接种避免的悲剧,凸显预防接种的迫切性。”
社区医疗创新破解成年人接种疫苗的困局
“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接诊的1500人次中,有八成是慢性病老人。我们把接种点下沉到社区卫生站,通过家庭医生开展个性化咨询。”该中心主任徐静介绍,智能辅助系统让疫苗服务更便捷,居民接种意愿明显提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冯录召教授透露:“全国已设立300余家成人接种门诊,实现评估-推荐-接种‘一站式’服务;电子处方流转系统让疫苗追溯更透明;‘疫苗处方’试点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干预。”这些探索正在构建“全龄友好”免疫新生态。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也在不少医疗机构建设了成人接种门诊(为18岁及以上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以增城区成人接种门诊为例,在6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成人接种门诊,比如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均设有成人接种门诊,以方便周围居民接种疫苗。
此次会议上,还公布了成人预防“保典”,包含成人预防接种时程表建议和社区预防接种十问十答,为成人预防接种提供实用指导,解答常见困惑。
个性化疫苗咨询也被纳入重点人群服务包
“三甲医院与社区正形成防护合力。”孙宁玲教授描述新型协作模式,“三甲医院在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开具‘疫苗处方’,建议其到社区接种。”岳剑宁主任强调,医联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技术交流和联合宣教,公众预防意识显著提升,这是疾病防控的根本之策。
当前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处于稳定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还有一些患者普遍存在疫苗犹豫现象,而实际慢性病人群应当是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规出台,个性化疫苗咨询也被纳入重点人群服务包。冯录召教授表示:“希望每个社区都能因地制宜创新,深化社区医防融合,通过征集各地优秀社区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提供实用科普指导,加强中老年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文|记者张华
图|视觉中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