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关税“核弹”后,5大终局猜想

历史的最终走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选择。而现在,人们或许更应该去思考,“‘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共存。”

文/每日资本论

4月的残忍,不仅仅是冬天逝去,更是特朗普掀起的史诗级关税大战。4月也是幸运的,因为只有现在的人,才能见证“扁平”的世界到底驶向何方。

当美国对东大商品综合税率突破104%的“历史极值”,全球贸易体系仿佛被投下了一颗“经济核弹”。美股三大指数暴跌、比特币价格跌破77000美元、国际原油价格击穿60美元/桶、香港恒生指数单日暴跌13%,德国DAX指数重挫10%……全球资本正用真金白银投票,宣告对单边主义的绝望。东大同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次加征50%关税,总关税至84%。

这一幕让很多想起了1929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贸易崩塌遥相呼应。彼时,美国将2万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59%,直接导致全球贸易量暴跌66%,最终将世界推入大萧条的深渊。如今,历史会再度重演吗?

或许“特朗普们”心里早就笃定了这个剧本。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士,甚至幻想着6个月后,收到东大妥协的电话。但不得不提醒一下,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老特在社交媒体上7连发的“美国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也不一定会到来。

毕竟,老特对东大发起的104%关税战,爆发于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金砖扩容、东大崛起、欧盟离心、技术革命浪潮汹涌……这场博弈的终局,将不仅取决于经济逻辑,更涉及国家意志、地缘角力与文明形态等的多维度碰撞。

谁能笑到最后,现在下结论肯定为时过早,双方都还有一些王炸没有打出来,并非“只有一对2”那么简单。可以探讨的是,按照历史经验以及如今双方手里的牌,或许存在5种结局。

先来看看,美国与东大的博弈,到底谁更痛?这也决定了两大高手在这场瞪眼游戏中“先眨眼”。

毫无疑问,美国目前的做法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不争的事实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买方市场,早些年持续打造的输出品牌和技术,让其他国家为其提供制造基地,但这种做法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放缓,以及全球多元化发展格局,美国强权政治开始抬头。

尤其是老特二次上台之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构全球产业链,但其代价已远超预期。

数据显示,美国普通家庭年支出因关税增加8147美元,50州抗议,苹果等科技巨头因供应链依赖东大,4月3日至8日市值蒸发1.65万亿美元,标普500指数单周跌幅创2008年来新高。

更致命的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名单激增至217家企业,却无法摆脱对东大稀土的依赖——未经核实的消息是,F-35战机引擎断供后仅能维持11个月运转,新能源汽车75%的稀土原料仍依赖东大。

虽然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可以肯定老特的这种做法属于“经济自杀式袭击”。

作为被动应战的东大来说,影响也是必然。东大对美出口额未来或许会出现骤降情况,机电、纺织行业订单或也会出现快速萎缩等。但内需市场与新兴伙伴的崛起形成缓冲。

可以佐证的是,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RCEP区域内贸易占比提升至35%,抵消部分对美出口损失。商务部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万亿元,占外贸比重升至18%;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也显著回升,同比增长超过25%。

中芯国际的28nm芯片生产线24小时运转,国产化率从15%跃升至42%。另有数据显示,华为AI芯片昇腾910C的良品率40%,相比于一年前昇腾910B的20%已翻了一倍。这些也在印证了一个道理——“关税战打不垮东大制造,只会加速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请注意,所有人都会注意到目前东大还手握7千多亿美元的美债,若更大力度持续减持美债势必引发的连锁反应。美国财政部不得不以更高利率吸引新买家。即便让日本等国死扛,但这种恶性循环也会将美国推向“债务陷阱”的深渊。

更深层次的是,美债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动摇,华尔街将面临自次贷危机以来最复杂的风险定价重构。而且,当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用基础被削弱,并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国际货币体系的底层逻辑,美国通过印钞转嫁债务的能力将大幅下降,其长期依赖的“嚣张特权”将加速终结。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特们这次关税战的数学计算模型设计的或许有些简单。正如耶鲁学者所言:“当两个巨人绑着炸弹跳舞,任何一方按下引爆器都会玉石俱焚。”

好了,未来这场史诗级的关税大战究竟会怎么收场呢?

“每日资本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为长期僵持形成“新冷战”。若美国坚持“关税武器化”,全球产业链将被迫分裂为两大阵营。美国可能联合欧盟、日韩构建“民主供应链”,而东大依托RCEP、金砖国家形成“平行体系”。

这种局面下,双方损失将呈指数级放大。比如,美国的通胀持续高企,中产阶级消费能力萎缩,科技企业因失去东大市场营收将大幅下滑。而东大的传统出口行业也将加速洗牌,但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崛起。

第二种就是拼技术来决定胜负。关税战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科技霸权的争夺。东大大力支持颠覆性技术基金猛攻EUV光刻机,美国控制芯片对东大出口,并加速非洲稀土开发等都是双方在科技口掰手腕。

可以设想,若东大在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芯片等核心领域实现有效突破,美国关税壁垒或者科技壁垒将形同虚设。反之,若美国成功构建“芯片四方联盟”,东大产业升级可能会在这场关税战中受挫。

敲黑板!从东大角度来说,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理才是发展的根本。势必会产生类似Deepseek这样的新型且具备伟大潜质的公司,而一批习惯“拿来主义”的公司,也将被加速清洗。

第三种可能性是美国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政策逆转,从而影响关税大战结局。关税大战开始,美国已经开始了民众上街游行等抗议并施压老特们。这就是美国和东大双方要综合比拼了,从这点来讲,美国承受力的临界点或许并没有老特们想象的那么深,而未来特朗普连任失败,民主党可能转向务实谈判。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即便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政策转向,也难以彻底放弃遏东大的战略。

第四种可能是全球供应链“灰色重构”。关税战催生出一批“套利中间商”——类似巴西从美国进口大豆转售东大,墨西哥成为东大商品输美“中转站”,形成千亿美元级灰色贸易带。这种“去合规化”的野蛮生长,可能倒逼中美默认新型非正式贸易规则。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加剧全球监管混乱。

第五种可能性是通过谈判达成“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谓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美国大量印刷钞票,从以亚洲国家为首的地区购入大量消费品,致使东大、日本等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继续印刷美元填补赤字。另一方面,美国发行大量的债券,东大、日本等国大量购买此类美元资产,从而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回美国。

也就是说,多边秩序的重构或成为破局关键。比如,东大已推动135国联署WTO改革提案,而欧盟也在推动“关税自主化”改革等。若中美欧达成妥协,可能形成以数字人民币、欧元、美元并行的新结算体系,关税战转化为规则制定权争夺。但这种“软着陆”需要美国放弃单边霸权思维,这种可能性或许不足1成。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的终结往往需要三大要素:民众痛苦的阈值、技术革命的降维打击、理性政治家的妥协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大要素将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特征时,也就到了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坐到牌桌前重新发牌的时候。

这场博弈也给全世界提了一个醒,老特即便二次登顶白宫、一句话让全球金融市场巨震,或者向他喷口水“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草台班子”也罢,是谁把他推到历史的前台,又是谁让他听了所谓“狗头军师”的建议?

请记住,历史的最终走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选择。而现在,人们或许更应该去思考,“‘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共存。”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若您觉得有价值,麻烦您点赞、转发。祝身体健康,掘金202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21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