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华南F3拜山祭祖有多拼”等话题 又冲上多平台热搜 (华南F3:网友对“广西、广东、海南”的简称) 在祭祖这件事上 华南F3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传统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这种硬核操作外 还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看点 ↓↓↓ 今年各种扫墓方式推陈出新 无人机、电子狗齐上阵 抬烧猪变得省力又高效 网友表示 “这人工智能的风还是吹给了太公” 每年清明 “华南F3” 祭祖大戏便准时上演 成为一场融合自然挑战 与文化传承的独特盛宴
GPS定位太公 机器狗无人机运送祭品 为了祭拜祖先 人们需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甚至潜水穿越河流
有的扫墓路线往往堪比户外探险 赛过“铁人三项”
面对年复一年的“荒野求生” “华南F3”的后辈们开始玩转科技
广西来宾的韦先生 从2021年开始 用无人机帮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 把鸡鸭鱼肉等祭品运上山 卫星地图标注祖坟坐标 割草机开辟山路 无人机吊运祭品 这些现代工具与罗盘定位、砍竹搭桥等 传统方式形成奇妙碰撞
汉堡加奶茶 供品也紧跟潮流 “创新”完祭扫模式 年轻人还要“创新”供品 香烛、纸钱、水果、鲜花都是老款式
奶茶、可乐、炸鸡、汉堡 主打给太公太奶们“尝尝鲜”
走完了祭拜仪式 这里就成了最佳的露营地 就地来个野餐
来到已故亲人的身边 和他们说一说最近发生的事情 虽然是阴阳两隔 也共同拥有了一段新的记忆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 祭祖的核心 对祖先的敬意与家族的团聚 始终未变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 “太公们当年披荆斩棘开拓岭南 如今我们跋山涉水祭拜祖先 这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电子版族谱 给传统纸质族谱“备份”“扩容” 祭祖背后是寻根渴望 族谱则是这份渴望的文字承载 这些年 修谱热潮重新在民间兴起 很多人将修好的族谱 送到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在深圳 不少年轻人另辟蹊径 转身开始建立电子族谱 他们利用专业制作软件 将家族成员信息数字化录入 还配上老照片、先辈事迹音频等
这种集体记忆的凝聚 也在广东的祠堂中得到体现
作为中国著名的“寻根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各姓氏祠堂 每年清明挤满寻根之人 在不少广东人心中 珠玑巷便是其始祖桑梓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 广东约有2.3万座祠堂 从祖坟到祠堂 从纸质族谱到电子档案 “华南F3”的祭祖仪式形成完整闭环
这三重载体作为跨代际的情感传递桥梁 让宗族不再是抽象概念 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也让年轻一代 完成对“我从哪里来”的文化追问 作家史铁生说过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 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 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清明 是后人取出心中的镜子 反射那些曾经的光亮 告诉前人 “我们没有遗忘,我们还在前进” 的最佳时刻 别着急离开 DV君有重要的温馨提醒带给大家
来源:综合南方日报、南方+、广东民生DV现场、天府新视界、温州晚报、广东最生活、网友评论等,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往期精选 热门视频推荐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