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广东再添新物种!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在粤北发现南岭报春苣苔

南都讯日前,南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其科研团队在粤北石灰岩地区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苦苣苔科植物新种——南岭报春苣苔(Primulinananlingensis)。

据了解,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在中国分布最大的属,目前该属植物在中国超过220种,全球超过240种。中国南部至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多样性热点地区,其物种多为局限分布于孤立生境的特有种。

其中,南岭山地复杂的地形与土壤异质性孕育了报春苣苔属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传统植物分类研究依赖形态学特征,导致部分近缘种难以区分和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厘清该属复杂类群提供了新视角。

2024年1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中心陈红锋研究员及其团队与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远球高级工程师等人开展调查时,发现一疑似报春苣苔属新种,随即采集标本和分子材料并引种回华南植物园开展进一步的形态学及物候学观察。通过对植物的形态解剖、标本比对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为新物种,并以发现地处于南岭山地核心位置而命名为南岭报春苣苔。

南岭报春苣苔(Primulinananlingensis)生境与各部位特写。(受访者供图)

经研究发现,南岭报春苣苔与多色报春苣苔(P.versicolor)和彭氏报春苣苔(P.pengii)较为相似,与多色报春苣苔相比,其叶片较大且边缘具较密的圆齿,单花序花量及总花序数较少,苞片卵状披针形并具浅锯齿,萼片每侧具1-3枚齿,花丝基部与顶端密被腺毛,雌蕊密被腺毛与短柔毛等特征;与彭氏报春苣苔相比,其花冠更长、花色呈淡黄色且苞片形态显著不同。分子系统学证据进一步支持其独立物种的系统发育位置。

南岭报春苣苔目前仅分布于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处石灰岩山体,种群规模较小。研究团队按照IUCN标准将其评估为近危(NT),并建议加强其栖息地保护。

“南岭报春苣苔作为报春苣苔属的新成员,其发现不仅为南岭植物多样性宝库增加了新样本,更为喀斯特地貌植物适应性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陈红锋研究员表示,南岭报春苣苔花形独特、花色淡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未来或可应用于园林绿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04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