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十个地铁站过半被“围堵” 老城区内校门口“无位可停”

地铁嘉禾望岗站外一片空地被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占领”,行人通过需小心穿行。

人和地铁站外,两位工作人员在挪车。

广州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560万辆,潮汐效应明显的地铁站、学校出入口等区域遭“电鸡”占道,带来安全隐患。如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实施已一个半月,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南都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市内10个地铁站和16所学校。地铁方面,有过半站点外“电鸡”侵占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甚至公交站台,也有部分站点通过投入人力管理,使得停放秩序相对较好;学校方面,以越秀、海珠、荔湾老三区为代表的广州老城区内,“无位可停”让校门口交通拥堵。

2月11日,广州市交通局在回复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正牵头修订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目前已成初稿并正在征求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意见。

地铁站

现场临停车位不足加上“僵尸车”7处站点出入口人行道被占

本次调研中,南都记者走访了燕岗、滘口、嘉禾望岗、同和、人和、番禺广场、大石、洛溪、南浦、三元里等10个地铁站。10个地铁站都划设有临停车位,但供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成为乱停乱放的主要根源。

10个地铁站中,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公交站台等被不同程度侵占。其中,7处人行通道被占,5处盲道被占,5处机动车道被占,2处公交站台被占。

滘口地铁站是地铁5号线的始终站,同时邻近滘口客运站和广佛路口(滘口客运站)公交站,人流量巨大,电动自行车停车需求高。

晚上6点,记者来到滘口地铁站。出站后走过天桥,进入芳村大道西路,人行道两侧约500米开外,一路上均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这里有不少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车辆从人行道摆至了斑马线上。虽然车辆挨着人行道铁栅栏停放,已经尽量少地占用人行道,但是盲道却“毫无悬念”地被侵占。

而在同和地铁站,A出入口外是金铂广场,商圈周边车流人流涌动。电动自行车停放相当混乱,从金铂广场往马路看去,至少停着6排电动车,依次从人行道里侧排到机动车道上,分别侵占了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

与滘口地铁站外不同,在同和地铁站A出入口,电动自行车甚至直接停在了站台前方的马路上,阻拦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空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公交车到站后,站台上的乘客不得不在一整排的电动车中寻找空隙,侧身而过。“老百姓有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的需求,但人流密集的区域停车空间有限,此问题有些无解,只能相互理解。”正在等公交车的方先生对此颇感无奈。

本就供不应求的临停车位,因为“僵尸车”长期占位更为紧张。在燕岗地铁站B出入口的临停车位上,有已经生锈的车架、倒地重叠的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这俨然是长期占用临停车位、无人认领的“僵尸车”。

一位在地铁站值守临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僵尸车”以自行车居多,当电动自行车的电瓶被偷,或被挪动位置导致寻找不见时,容易成为被抛弃的“僵尸车”。

不过,并非所有的地铁站空间资源都紧张,部分地铁站划设了足够的临停车位。在嘉禾望岗D出入口马路对面,有一大片空地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现场还剩一半的空间可供停放,显得有些空荡。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处空地专门用于免费停放电动自行车,空间足够,一直停不满。

记者发现,即使嘉禾望岗地铁站外的停车场提供了足够的临停车位,也无法完全杜绝乱停乱放。停车场之外,更加靠近地铁站出入口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空间显然更“受欢迎”,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压缩着行人的空间,也让电动自行车不得不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记者还发现,一个在临停车位充足前提下的明显现象——距离地铁站出入口,近的停满了车,远的停不满,不远不近乱停车。从番禺广场站C出入口出来,邻近地铁站的地段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地停了4排电动自行车,再往前走约200米,划设的临停车位停满车后,车位外也被挤满,将车位里的车辆堵住。而在更远处的约400米开外,临停车位出现空置。

现场,黄先生的车便是堵在临停车位里面。他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经验,早上7点半后,近地铁站的地段一般无位可停。他会主动选择将车停在中段地方。至于停放在临停车位外的车辆,他表示,大家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更远处行驶过来找位置,如果没有位置一般也不会返回,而是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选择停放在临停车位,即使这样会堵住里面的车。

举措“物理隔离”也奏效设置地桩充电桩能引导停放

不过,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地铁站外,管理单位或安排专人现场值守引导规范停放,或以物理隔离保障行人空间,而这些举措也使得秩序有所好转。

从现场情况来看,张贴停车指引的收效甚微,专人值守则效果明显。记者在燕岗地铁站B出入口看到,无论是“严管路段”的标牌,还是标注禁停区域的告示都基本效果不大,禁停区域依然停满了车。

而安排工作人员管理停放,虽然耗费人力,却或是目前最能见效的办法。记者在洛溪、人和地铁站均发现有工作人员现场维护停车秩序,这些地铁站口明显秩序较好,车辆整齐地停放在临停区域。

人和地铁站外,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挪车并非易事,她经常不得不将上了锁的车抬离地面,架着挪动。“体积大的车尽量不动,往旁边加塞,一般都需要两人抬一辆。”据其统计,平均一天挪动的车辆超过40辆。她向记者展示了已磨出洞的手套和有长茧痕迹的手掌。她表示,这都是在搬运电动自行车的过程中形成的。

物理隔离也是一个奏效的办法,可以保障行人的空间,应对乱停乱放的局面。比如,同和地铁站A出入口有铁栅栏隔离出了人行通道,使得行人空间还是得到了一定保障。人和地铁站C2出入口也同样如此,地桩的设置杜绝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物理隔离设施还是有成效的。

记者还在三元里地铁站外的人行道上看到,电动自行车整齐地停放在划线的临停区域内。现场前来取车的市民告诉记者,在此处乱停乱放的车辆将会被清走。此外,这里的电动自行车之所以能规矩地停放,与人行道上密集的充电桩不无关系。停放的同时解决充电问题,充电桩起到了引导停放的作用。

学校

现场不少学校门口“无地可停”致堵人行道被挤满仅“一人通行”

越秀区烟墩路是一条自东向西单行的主干道,串联着烟墩路幼儿园、培正中学、东山培正小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其中不乏百年名校。这里路网容量小,教学场所密集,交通较为不便。

东山培正小学对面、广州市第七中学东侧的人行道上,长期挤满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原本较宽的人行道仅能容一人通行。临近下午放学时段,等待学生的家长们基本选择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周边的人行道、十字路夹角,甚至主道边、斑马线两端,这些地方大部分未规划停车区,车辆却满满当当。此时,公交车、私家车和行人往来不断,令整条道路变得拥堵。

“我们也想把车停好,但马路空间太窄,哪里还有地方停车?”部分家长向南都记者表示,高峰期拥堵特别明显,他们感到无奈,又已习惯了这种不便。家长米女士在此接送孩子已有大半年,她感慨称:“以往禁止停车的区域,如今也有乱停乱放。”

广州“袖珍”的老城区,累计面积不足总面积的3%,却聚集了全市主要的重点中小学。上下学期间,大量接送车辆占用校园周边道路停车,加剧了早晚通勤高峰的交通拥堵。与东山培正小学类似,不少学校校门紧邻主干道,基本无多余空间容纳停车,拥堵必然存在。例如越秀区的铁一小学、豪贤路小学、铁一中学,海珠区的昌岗中路小学、昌岗东路小学等均如此。面对这些狭窄的通学道路,想要开辟专门的停车区域,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不少家长也直言“无解”。

不过,尽管老城区的公共空间资源不足,校门口停车也并非完全“一位难求”。南都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学校门口较为开阔,周围也规划有一定数量的停车区,却仍陷入拥堵的窘境。

在越秀区的五羊小学,校门两侧规划了两三百米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当中包含电动自行车充电区。1月8日下午,五羊小学开始分年级放学,部分家长就近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校门花圃边,占据了本不宽裕的人行道。

“这条路日常的人流、车流量就比较大,人行道上长年停着许多电动自行车,上下学期间,家长们的车几乎把车位填满。”来接孙子的居民李阿姨告诉南都记者。

同样位于越秀区的海珠中路小学坐落于一条商业街边,这条百米长的商业街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也划有非机动车车道。然而还未临近放学,这片停车区域已被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共享单车等车辆停满。

不少家长表示,校门口的道路“车满为患”,并不完全归咎于骑电动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李阿姨认为,校门口附近的公共空间可免费停车,因此常年停放着周边小区及商铺的电动自行车,且无专门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出行空间。家长黎女士进一步指出,校门口长期有机动车违停,令道路变得更狭窄,上下学高峰期自然更加拥堵。

举措

改变道路车道设置撤离违规停车场有街道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

为解决校门口停放乱象带来的系列隐患,已有街道想办法解决,形成了个性化的方案。

记者也看到,上下学时段,校门口基本可见一至多名警员在维持通行秩序。铁一小学附近的商铺老板表示,有时会看到居委会派志愿者来协助管理,交通相较过去已有改善。在白云区三元里小学,大多数家长都会自觉将车停入规划区。“三元里村有安排专人管理,对于长时间占据人行道上且车主不在的电动自行车,他们会将车辆搬移到附近指定区域”,家长龙先生告诉南都记者。

此外,去年9月以前,白云区黄石街的方圆小学也长期面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抢道,大量接送车辆扎堆导致校门交通拥堵的难题。最终,他们治本的突破点,在于街道开始改变道路的车道设置、违规停车场撤离等问题。

据了解,黄石街道组织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白云交警二大队以及白云区道路安全办公室探讨解决方案,取缔了方圆小学门口路段一处长期存在、但缺少行政审批手续的临时停车场,并在相关沿线路段增设机非分隔栏,恢复非机动车道,设立家长接送临时等候区,安排专人管理维护秩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为补充临时停车场撤场后留下的近百个停车位空缺,黄石街道又协调方圆小学周边商业停车场进行拓宽,并联动附近的云城街道,在其辖区内增设商业停车场,一定程度上满足周边居民及商铺的停车需求。如今,学校门口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再抢道,高峰期交通也井然有序。

治理

市交通部门称正修订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

实际上,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了现场管理的各种措施,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或将是今后解决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的关键。2017年,当共享单车占道问题成为城市热议焦点之后,广州市就曾发布《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为后续的共享单车停放治理打下了基础。

而本次《规定》第三十五条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也作出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在临时停放区内规范停放,不得在临时停放区外的道路停放”,同时明确了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停放区技术导则,以及区人民政府划设、调整临时停放区,引导驾驶人有序停放的分工职责。

2月11日,广州市交通局在回复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正牵头修订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目前已成初稿并正在征求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意见,后续将结合相关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后印发实施。

南都调研总第558期

A04-07版

采写:南都记者代国辉莫郅骅黄晓彦陈卓睿实习生秦涵妮

摄影:南都记者张志韬代国辉莫郅骅黄晓彦陈卓睿实习生秦涵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309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