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刘亚宁/文2024年年末,全国多地地铁线路密集“上新”。据政研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12月,全国共有15个城市开通地铁新线。仅在12月26日至30日间,就有西安、合肥、武汉、广州、深圳、贵阳、天津、沈阳、南京、郑州10个城市共15条新线路开通。
随着各地地铁线路的年末冲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经历了新一轮洗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从总里程来看,截至2024年11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71.6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有望率先突破“1000公里轨交”大关。北京紧随其后,以836公里的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二。广州排名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51.1公里,2025年,广州地铁有望开通10号线、12号线等共计61.3公里的线路,届时广州城轨运营里程将突破700公里。
从新增里程来看,郑州地铁在2024年新增运营里程105公里,增幅位居全国首位。开通了6号线、7号线、8号线的苏州新增运营里程95公里,增幅居全国第二。此外,西安的新增运营里程也在90公里以上。
如果说地铁运营里程是一座城市的硬实力,那么客运量可以算作是城市交通运营的软实力,体现的是城市的通勤强度和某种意义上的城市活力。那么,当城市中的地铁网越来越密时,哪里的地铁最拥挤?哪条线路载客最多?
广州地铁1号线最拥挤,3号线人最多
谈到地铁线路的拥挤,每个城市总有那么一个地铁车厢如“沙丁鱼罐头”般拥挤。
北京地铁10号线高峰时段的列车达到了“首尾相连”的程度,前一列车刚走,后一列车马上就驶入站台,间隔在一分钟左右,接近列车运行的最小间隔,但其拥挤度仍然居高不下。
上海地铁2号线作为上班族的通勤线路,早晚高峰,人都是被推着上去;8号线南端的沈杜公路、芦恒路站,更是在早高峰时段经常限流。
对于地铁“拥挤度”,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有的人以单条线的日均客运量来衡量,有的人会以客流强度作为拥挤度指标,还有的人会看高峰小时断面客流。
政研院通过公开资料整理了全国17个城市、191条地铁线路的日均客流量。其中,广州地铁3号线的日均客流量为180.16万人次,居全国之首,是广州地铁中最繁忙的线路。广州地铁3号线及支线的日均客运量占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的21%,这意味着,广州平均每5个人乘坐地铁,就有1个人要乘坐3号线。
著名城市专家、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对政研院说,广州地铁3号线与广州新中轴基本重合,是广州最重要的南北大动脉,连接白云机场,以及天河北、体育西、珠江新城、长隆万博四大顶级商圈,还与多条地铁换乘。
对于初入广州的人来说,3号线是广州地铁运营线路里最复杂的线路。3号线全长74.92公里,拥有南北“Y字型”的线网,且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运营形式。因此,如果没有仔细看线路,很容易坐错方向。
在日均客流量前十的城市中,武汉2号线超越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地铁线路,成为乘客第三多的线路,日均客流量在119.75万人次左右。
武汉地铁2号线自2012年底开通以来,一直是武汉最繁忙的地铁线路。2号线全长60.8公里,是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贯穿黄陂区、东西湖区、江岸区、江汉区、武昌区、洪山区、东湖高新区等武汉7个城区,将城市中心和部分郊区连接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地铁2号线不仅将汉口和武昌之间的来往从半小时缩短至4分钟,还将光谷与武广两个核心商圈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缩短了1/2。
这样来看,武汉地铁2号线有着诸多场景的设置,商圈、医院、公园、学校、中转通道,这些生活场景基本上都离不开2号线。
但如果以客流强度来看地铁拥挤度,最拥挤的并不是广州地铁3号线,而是广州地铁1号线。
客流强度是指一条地铁线路每日每公里所运输的客流人次,它是由地铁总客流除以线路总里程得来的。
作为广州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全长18.5公里,是广州市中心的一条短途线路,全线途径广州核心区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中山三路、天河路等众多商圈,服务沿线人口的短距离出行,同时具备客流集散和中转换乘功能,乘客在各站点上下车较为频繁。
全程不到20公里的广州1号线,放在全国来看也算很短的线路,是广州地铁3号线长度的1/4,但其日均客运量在80.68万人次,高峰时能达到百万人次的客流量,是3号线客运量的1/2左右。因此,1号线的日均客流强度高于3号线,达4.36万人次/公里。而与1号线运营里程数相差不大的广州9号线,日均客流量是1号线的1/7,仅有11.2万人次,日均客流强度为0.56万人次/公里。
车型配置也是影响拥挤度的因素之一。以广州地铁1号线和3号线为例,3号线是B型车,车型小;而地铁1号线的车型为A型,A型车是地铁列车中宽度最大、载客量最大的车型,因此给乘客的体感也是大不相同。
但不管从哪个维度衡量全国最挤地铁线路,广州地铁的拥挤度都是首当其冲。
深圳地铁,全国最挤
虽然广州地铁1号线最挤、3号线人最多,京沪两地的地铁里程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他们都不能算作地铁最拥挤的城市。如果单单只看城市轨道交通的繁忙程度和运输能力,客流强度才是最重要的指标。
数据显示,在2023年,广州地铁的客流强度为1.38万人次/公里日,位居全国第一。深圳以0.01的微弱之差次于广州,客流强度为1.35万人次/公里日,是全国地铁第二挤的城市。但刚刚过去的2024年,深圳以1.52万人次/公里日的地铁客流强度反超广州,问鼎中国地铁客流强度第一城,成为全国地铁最拥挤的城市。广州、长沙分别以1.36万人次/公里日和1.3万人次/公里日的客流强度,分列全国地铁最拥挤城市榜单的第二和第三。
孙不熟认为,广州地铁的客流强度低于深圳,一方面是由于新开线路较多,比如地铁18号线、7号线二期、广州首条地铁大环线11号线等,这些线路一定程度上对高客流线路起到了减负作用,广州地铁客流压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是广州产业多中心的布局逐步形成,琶洲、万博、金融城、天河智谷、科学城、南沙、白云新城等新兴区域的发展,有效分流了中心城区的通勤压力。
此外,深圳地铁线网密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底,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595.1公里,这个数据虽然远低于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的里程数,但从地铁线网密度来看,深圳的密度达到0.30公里/平方公里,稳居全国第一。
线网密度是衡量城市地铁便捷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广深作对比,深圳地铁整体线路以罗湖、福田和南山等中心城区为根系,“茎蔓”向四周扩散至宝安、龙华、龙岗等主要居住区。而广州地铁虽然总里程更长,但好多都建在郊区,核心城区地铁密度比深圳低了不少,显然,中心城区地铁密度高更能带动地铁的客流量。
其实,深圳地铁的客流强度反超广州,并非今年的特有现象。“从2019年至2022年,深圳的地铁客流强度连续4年都是除港澳台之外的中国第一”,阿牛告诉政研院。阿牛是一位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博主,他从2013年开始,每日坚持收集与发布各地地铁客流数据,目前在微博有33.4万粉丝。
阿牛认为,地铁是运营单位与城市市民乘客互动的结果,不需要像铁路一样提前买票“预约”,更多是乘客自发的需求决定的。
深圳地铁的高拥挤度反映了这座城市的人员流动在加速。阿牛举例说到,2024年7月,深圳天气好,雨水少,全月地铁日均客流同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111万。整个暑假期间(7月至8月),深圳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外地人来探亲、旅游以及找工作,在暑期的9个星期五中,有7个客流量破千万,星期五的日均客流量为1008.94万人次,周一至周四的日均客流量也都在980至990万人次以上,个别周六日的客流还能超越广州位列全国第一。
2024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单日客运量突破千万累计达到14次。“港人北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孙不熟告诉政研院,深圳毗邻香港,深中通道开通后,香港来深圳游玩的人数不断增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的地铁客流强度也超越了北京和上海,跻身全国第三。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24年长沙地铁的运营里程为217.8公里,但其日均客运量在280万人次至300万人次之间。如果长沙地铁里程能达到300公里以上,其客流强度极有可能降低到1万人次每公里以下。
为解决地铁拥挤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运营里程。据政研院不完全统计,2025年,南京将开通5条地铁线路,新增运营里程居全国之首,达108.6公里,城市轨交总里程有望突破600公里。
其次,成都和天津将各开通4条地铁线路,新增运营里程分别为85.2公里和82公里。成都城市轨交总里程有望突破800公里,天津则有望突破400公里。天津作为直辖市,其运营里程是实实在在地落后了。
此外,宁波、合肥、福州、济南、广州、重庆2025年预计新增运营里程在60公里以上,东莞新增运营里程在50公里以上,南昌、厦门、徐州、太原新增运营里程在20公里以上。
这些地铁线路建成后,各城市间的地铁线网不仅能进一步填补部分区域的地铁“真空”,还能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的地铁交通压力。比如,广州地铁10号线的开通将为广州地铁3号线分流;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线路的开通将缓解既有2号线徐泾东站的客运压力。
除了增加线路供给,不少城市也在通过增开高峰时段列车,压缩行车间隔等方法来缓解地铁行车压力,减少乘坐地铁的拥挤度。
不过,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在不断提高,地铁审批条件也在进一步收紧,大规模建设地铁的步伐正在降速。当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只增不减,而各大城市也在加大力度吸引年轻人。当乘客增量快于地铁建设速度,那么乘坐地铁越来越拥挤,恐怕将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2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