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是人生大事,亦是民生大事,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也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高淳区阳江镇胜利村聚焦解决好群众“身后事”,打造“暖心身后事”乡村治理品牌,深入实施惠民殡葬、丧俗改革,通过减负担、优服务、树新风,营造起绿色、文明、节俭的礼葬新风尚。
“靠前服务”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助力文明殡葬
“我们倡导白事简办,既解决了铺张浪费问题,又提升了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阳江镇胜利村党总支书记肖根福说。
2022年,村上退休干部王继金生前已经买好了公墓,他生前一直反对铺张浪费,为了发挥一名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临走前再三叮嘱子女,在他去世后要把骨灰安放在纪念堂,丧事还要简办。家人遵从王老遗嘱,简单操办,不收礼金,不放鞭炮……王继金带头简办丧事,是胜利村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胜利村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明确丧事办理“四个倡导”等要求,充分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要求和厚养薄葬的宣传,加强对亲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自开展“暖心身后事”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胜利村网格员结合日常走访,广泛宣传殡葬政策,倡导简化丧事办理。前期已摸排出高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人36名,村干部、老党员上门进行重点宣传,传达丧事办理、移风易俗具体要求,告知“身后事”办事流程,现均已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
“一站服务”省心办理,事项整合助力惠民殡葬
“还以为需要跑很多部门,签字、盖章……没想到在村上工作人员帮忙办理,真的很感谢!”家住胜利村中村自然村的肖庆林在为其父亲办理“身后事”时感叹道。
办好身后事,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给予生者心灵慰藉的重要方式。但在告别亲人的身后事办理中,不少村民都遭遇过慌乱。以前,村民亡故后家属需到多个部门,提交多套材料办理相关手续,办事诸多不便。现在,胜利村打造“身后事一次办”的模式,编制“身后事一次办”服务流程图,统一事项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明确责任分工、集成服务信息,安排专人受理申请所需材料,凭死者的户口簿、市民卡等材料,在村委综合窗口就可以办理死亡证明、遗体火化、骨灰安置、丧葬补助、户口注销、基础养老金一次性支取等手续,将各个“单一事项”整合成“一个事项”。
截至目前,胜利村通过“身后事一次办”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0余次,办理46件,申请材料由原来的多次多部门重复提交到现在只交一次即可办理,有效解决“身后一件事”办理多处跑、跑多次、材料多、程序繁等问题,让村民真正感受到快捷、便利、高效的优质服务。
“减重服务”培树新风,文明治丧助力绿色殡葬
自开展殡葬改革以来,胜利村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村民活动中心设置成红白事办理点,放置移风易俗宣传牌,营造丧事简办、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胜利村还制定了“暖心菜谱”,油炸豆腐、红烧肉圆……不论是吊唁的亲朋好友,还是帮忙的村民,都是按照300元一桌的标准执行,严格遵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行为,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农村面貌全面改善。
“暖心菜谱”汇聚了人心,也绘就了文明新风新画卷。“以前亲戚朋友来吊唁,要‘坐大席’,本村帮忙的村民也要‘上桌’,每桌不能少于10个菜,烟酒也要上档次的。各项加起来,一个白事至少两三万元。”胜利村村民肖志顺说。
体贴服务,更增一份暖心。以前村上办丧事都要请传统乐队,乐器不分昼夜地响,不但打扰其他村民休息,而且给办事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光这一项就要多花3000多元。胜利村通过村干部进村入户,与村民算移风易俗“经济账”,讲透移风易俗“节约账”,建议用播放电子哀乐形式替代传统乐队,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他们考虑得很周到!”在之后的服务回访中,也得到群众的正向反馈。
如今,办红白喜事时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追求勤俭节约的多了,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明显变化。以“暖心身后事”为切入点培育文明乡风,是胜利村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下阶段,胜利村将继续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破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殡葬服务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身后事,也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阳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阳江镇将坚持移风易俗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进“暖心身后事”联办,让群众的“身后事”变“暖心事”。
通讯员:姜瑶、赵玉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1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