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人口只有80多万,和周边几个人口超百万的县相比,显得“小巧精致”,但却是皖北地区工业发展领先的县域,与其曾经的“小上海”别称倒有几分相称。
界首市工业发展整体居阜阳首位、皖北领先、安徽前列,连续多年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市)。今年前三季度实现GDP350.8亿元,增长6.7%,增速居全省59个县(市)第7位。
人口不算多,资源禀赋也不出众。但界首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资源,可以把“别人不要的”变成资源。由此,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县域工业化路子。
当地人的共识是,没有什么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变数的路子。面对很多质疑和非议,承受着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但这条路并未被中断或叫停。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坚持了几十年,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展现了真正的“长期主义”。随着特色循环产业的不断发展,再生资源产值占该市工业产值70%以上。今年上半年,界首市绿色产业产值186.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7.4%。
“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
11月15日,由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双碳”战略大会在界首市举行。
为何选择在界首举办?因为该市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一批界首人开始从事塑料、废旧金属等回收加工,并从中获利,循环经济产业正是从这一时期萌芽而出。
“目前我们拥有10万余人常年从事废旧物资收购和运输,每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达400多万吨。”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表示,在这一基础上,界首每年可生产动力电池1亿只以上,占全国市场的20%左右,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一只“界首造”。
在界首市田营科技园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人正紧张地在生产线上忙碌,每天有20万只电池发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年产电池8000多万只,主要以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为主,2023年实现产值92亿元,为雅迪、爱玛、欧派、新日等知名品牌电动车厂家配套。
“我们的总部在浙江湖州,来这里投资设厂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铅锭资源丰富,运输、制造成本低。”该公司外联部经理洪波介绍,公司投产之后,目前每年能够消耗园区产出的再生铅40多万吨,为公司节省了原材料采购物流成本。
田营科技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绿色回收利用基地和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新能源生产基地。园区年可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160万吨,年产再生铅100万吨,加工蓄电池2800万千伏安时,分别占全国产能的1/3、1/5。每年近百万吨废旧铅蓄电池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焕然一新的新型铅酸蓄电池。
园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已形成铅蓄电池和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两大产业,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的闭合式产业循环。
据测算,园区通过再生铅冶炼,每年为国家节约铅矿石660多万吨,节约标煤11.96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1万吨,减少废渣产生量1000万余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原则,2023年,界首市绿色产业产值3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8.8%。界首市成为全国唯一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地区,在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创造了“界首模式”,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国家级荣誉20多项。
“国家标准制定者”
进来的是废品,出去的是资源。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优势,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以来,界首市培育了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并坚持园区化开发,规划建设了五个特色产业园,打造形成了再生塑料集散地、铝基新材料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
五个特色产业园分别是田营科技园以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向;光武科技园是再生塑料集散地;东城科技园主要涉及营养健康产业,包括食品和纺织新材料;西城科技园则是皖北最大、华东重要的再生铝加工利用基地;北城科技园则以废旧衣物加工为主。
园区加强“筑巢引凤”力度,先后引进天能电池、南都电源、东锦科技、生宸源科技、金吴再生科技、骆驼电池、雅迪等大型知名企业入园发展,进一步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规上企业达到200多家,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得到凸显。
“我们公司牵头制定了3项再生塑料类国家标准,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高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企业,产品涉及PE、PP、ABS等全品类的再生材料和再生改性材料,产品应用到汽车、家电、通讯、电子电器等各类塑料应用领域。
据介绍,该公司每年回收再利用塑料约15万吨,可助力每年减少近30万吨碳排放、节省45万吨左右的原油资源、减少约200万棵树木被砍伐。
界首市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目前,该市创建了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获批国家绿色工厂12家、绿色设计产品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个,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4个,成为安徽最早实现绿色制造体系项目全覆盖的县级单位,绿色体系项目数量位居安徽前列。
“离岸科创中心”
界首市循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20多年的大力培育,尤其是近年来,该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赋能工业经济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落户界首以来,我们享受到良好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外联部经理洪波表示,当地为公司提供了包括土地、水、电、气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并为企业和科研院校“牵线”,帮助攻克技术难点和新品研发。
界首依托高新区发展平台,致力创新创业,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有机融合,支持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构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目前建成9个院士工作站,16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此,界首探索了“人才飞地”引才模式,设立上海、深圳2个离岸科创中心,搭建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科技、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的桥梁,积极向先发优势地区借智借力。其中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已吸引19家企业和循环经济研究机构入驻。
“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里能够实现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目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够在国内国际上更有竞争力,能够探索出一个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优路径。”曹伟说。
根据规划,界首市将加快构建“一个科创城、五个科技园、九个双创园”的“159”产业空间格局,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建设新能源电池、铝基新材料、工程塑料、废纺回收与生产等若干新兴产业百亿产业园,加快向千亿产业的目标迈进。(江淮观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1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