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双子星城市,悄悄上演大逆转

文丨西部君

优秀的城市,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中国区域经济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涌现出了多组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双子星”城市。

广东:广州、深圳。

江苏:南京、苏州。

浙江:杭州、宁波。

福建:福州、厦门(泉州)

山东:济南、青岛。

辽宁:沈阳、大连。

如果不限于一省,重庆、成都,北京、天津,也算是代表性的“双城记”。

这些“双子星”城市,在很多时候对外都给人以齐头并进的观感,成为撑起所在省乃至区域的“顶梁柱”。

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双子星”城市间的发展走势,正在出现微妙变化,甚至是分化。它们为城市格局的洗牌,添加了新的注脚。

“双子星”城市中,到底哪些处于下风,哪些又成为新赢家?

01

先看广州、深圳

这可能是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城市了。

一来,两座城市都是一线城市,也是唯一的纯一线“双子星”城市。

二来,两座城市发展格局的变迁之大,几乎可以用“逆转”来形容。

2012年,顶着“最年轻”城市光环的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广州。

到2023年,深圳GDP之于广州的优势,已扩大到4000亿以上,约莫等于珠海的体量。

并且,从目前的状况看,随着深圳在科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持续发力,广深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有望进一步拉大。

两座城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差别就非常明显: 广州为2.0%,深圳为5.4%。

同时,一个值得注意信号是,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两座城市的定位似乎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作为千百年的来“南大门”,广州算是典型的门户城市。但深圳最新的功能定位中,也包括了“对外开放门户”。

虽然相对于广州的“综合性门户”,“对外开放门户”的功能相对要单一,但作为一种增量,深圳定位上的升级力度明显更大。

过去,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深圳主要功能偏向于经济属性,但随着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整体能级提高、城市功能变得更丰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南京与苏州的增速差别,在今年也尤为突出。前三季度,南京的GDP增速为4.4%,苏州则高达6.0%。

这与苏州在制造业、外贸等方面的优势继续扩大有关。

不过,这很难说只是偶然性因素。

放在更长时间内来看,南京与苏州的GDP总量差距也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

并且,在整体观感上,近年来苏州作为“最牛地级市”的名号越来越响亮,相对来说,南京似乎总是显得异常“低调”。

人口的变化,或最直观。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苏州在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里,新增人口高达228万,居江苏第一;南京则仅有131万。

在总人口上,2023年苏州比南京多出了差不多350万人。

根据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南京的定位为:

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相较于2016年的定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那就是原先的“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的定位不见了

虽然最新的定位中,依然有“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但个中差别,还是值得品味。

当然,必须承认,有着“徽京”之称的南京,确实有一定特殊性。

对内,江苏是全国万亿级城市最多的省份,南京之外,还有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四座万亿之城。

对外,合肥近年来在人口、产业等方面,也均表现出快速上升势头。

作为“弱省会”的南京,要提升综合影响力和存在感,的确面临不小的挑战。

当然,在另一角度可以说,不够“强”的南京,正是“散装省份”江苏均衡发展模式的一个必然结果。

03

前三季度,杭州和宁波的GDP增速分别为4.5%和5.3%,差距不算大。

但这种差别,还是能够反应这两座城市近年来在发展态势上的区别。

在上一个发展周期中,杭州凭借互联网数字经济可以说是迅速上升为全国明星城市。

相对来说,以制造业著称的宁波,似乎缺席了互联网风口,而略显传统与保守。

但近年来,凭借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及航运贸易优势,宁波却展现出突出的后劲,与杭州GDP的相对差距有缩小之势

2016年,宁波GDP与杭州的比值为77.3%,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82%。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GDP名义增量更是超过杭州,居浙江全省第一。目前的宁波,已成为GDP第十城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04

和南京类似,福州也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省会城市。

作为省会的福州,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论对外知名度、经济总量、人口等,都缺乏足够的存在感。

直到2021年,福州GDP总量才22年来首次超过泉州,上升为福建经济第一大市。

在对外的城市形象甚至级别上,副省级城市厦门,也明显压过福州一头。

但近年来,福州明显有“扬眉吐气”的势头

2021年,福建出台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支持福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强,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积极推进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福州GDP增速达6.1%,略低于泉州的6.6%,但总量依然高于泉州,且较厦门的4.9%的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过去几年,福州GDP增速甚至一度领跑万亿城市。

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3年,全国相继有10座城市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而这5年来,2020年首破万亿大关的福州,GDP增长了51.81%,高居26座万亿城市之首。

这背后除了强省会战略带来的各项发展要素的聚集,福州自身在产业上的发力密不可分。

目前福州培育了新材料、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5个省级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40%。

从方方面面看,福州都在捍卫作为省会城市的荣光。

05

济南近些年的故事,与福州类似。

一方面,济南与福州都是长期以来“低首位度”的省会代表,且在同一年跻身万亿俱乐部。

另一方面,在省内,它们也同时面临多座城市的竞争。福州是泉州、厦门,济南则是青岛、烟台

但随着强省会时代的到来,济南的发展气势明显产生了变化。

首先,吞下莱芜,人口、经济都获得“扩容”。

其次,经济总量超过烟台,仅次于青岛。且近两年在增速上,也与青岛稳定维持在省内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口增长方面,济南也与青岛旗鼓相当,成为目前山东省内仅有的保持人口增加的两座城市。

06

沈阳和大连,这两座副省级城市,都曾为风光一时的明星城市。

但在东北区域的整体变局之下,两座城市都经历了明显的跌落。

不过,就眼下的情况看,沈阳似乎正在找回存在感。

一是,被明确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传出已拿下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

二是,在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所给出的定位中,沈阳较大连的优势,明显体现出来。

沈阳:

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大连:

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最显著的区别:沈阳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大连则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沈阳人口增量为96.4万人,大连为76万。

2023年,沈阳人口增加了5.7万,居东北第一。同期大连则只增加了0.8万。

这样的背景下,两座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还是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包括,沈阳在经济总量上,到底会不会超过大连?

07

上述“双子星”城市之外,重庆、成都,以及北京、天津,由于不属于同一省份,就不再作具体比较。

参考几组“双子星”城市的变化,有几个规律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制造业、外贸等单项实力突出,但综合能级不那么高的非省会城市,正在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

典型如深圳、苏州、宁波

由于制造业在今天变得愈发重要,这些城市正在站上新风口,有望继续扩大发展优势,乃至实现整体能级的提升。

二是,一些经济实力不突出、首位度不够高的省会城市,通过打造“强省会”、发力新产业,综合“存在感”和发展势头明显改观。

典型如福州、济南、沈阳

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省会城市本身的发展要素及承载的功能都更丰富,那么越是在区域发展整体承压的情况,它们越可能被倚重,成为政策、资源倾斜的“首选”。

三是,一些传统的,向来承担着大区中心功能的“强省会”城市,正面临一些挑战。

典型如广州,包括与重庆相对而言的成都,当前都需要在产业升级上有新突破。

双子星城市间的格局变化,有一些偶然性、阶段性的,也有一些趋势性、长期性的。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本身也是城市发展活力的一种来源。读懂这些变化,也就能更明白和顺应城市竞争的规律。

没有城市能永远处于风口,但永远有城市在站上新风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071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