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奥密克戎为何致上海无症状众多

昨天聊了聊病理传播,今天说说张医生文章中的最大的民众疑惑点:什么才是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目前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极为悬殊。比如今天,确诊病例是322例,无症状感染者是19660例,而今天长春的数据是确诊病例766例,无症状感染者1423例。长春的相互比差不多是1:2,上海差不多是1:60,差距极大。很多不学无术的人于是认为是上海虚报数字,将轻症也纳入了无症状感染者,真的是亏他们想得出来!

我们首先看两者的称谓:一个叫确诊病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生病这件事情确诊了!那什么叫生病?就是有了体征的表现!什么叫体征的表现?就是诸如发烧发热这样的人体应激反应,就是呼吸道感染后的肿胀,就是病人感觉到的各种病态感受!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基本不会影响肺部,所以别说什么人都要做胸片之类的行外话,有经验的医生用简单的听筒就可以轻而易举发现肺部问题,人人拍胸片?我只能呵呵了!所以,轻症怎么可能归于无症状感染者,其他不说,光光体温就是一个不可能替换的指标,可笑的是很多人这都没搞清楚就在网上信口雌黄,更可笑也真的还有人相信!

另外一个叫无症状感染者,不是患者,不是病例,是感染者!问题来了,感染难道不是生病吗?还真的可能不是!他们的身体与病毒实现了共存,也就是说,病毒在他们体内是活性的,但是目前并不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自然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和病毒共生共存的历史。综上所述,这部分人不是轻症,而是一点症状没有,但问题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病毒是活性的,他们一样可以通过和人群的接触来传播病毒。所以这部分人也需要进行隔离,也需要清除病毒!

无症状的感染者大体上分为三类,大家不可一概而论:

1.感染后还未病发的: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被测核酸的时候可能正好处于病毒快速繁殖期,体征还未体现,没有发烧发热的情况,但是核酸显示阳性,这部分感染者之后几天如果免疫能力不强就会出现症状,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无症状感染者后来会转为确诊病例的原因!

2.正在痊愈中的: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被测核酸的时候已经是发病的末期(奥密克戎病毒的发病周期一般是7-9天),身体正在痊愈或者已经痊愈,此时核酸也显示阳性,但是患者症状也是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被隔离也能很快出院的原因!

3.真正的免疫者:虽然目前没有人敢断言上海出现那么多无症状感染者的原因,但是我想在张先生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略窥得一二门径:首先就是疫苗的接种。看来国家的措施还是走在了疫情的前面,如果当时没有下狠劲让全社会接种,可能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数字一定不会这么风平浪静;其次是病毒的毒性在阶层性地降低,这个昨天我们也谈到过了;最后就是一些我们还不清楚的原因,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针对香港的情况而言,毕竟香港注射疫苗的比例大致和上海相同,而且病毒也是同株的,但是香港的场面明显要惨烈得多,所以一定有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的原因在其中!

无症状感染者之所以是一个疫情的难点,因为传统手段(也就是测温)根本不能检测出问题,而必须依靠复杂的核酸检测来发现,这种漏洞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欧美之所以完全放开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无症状感染者的难以检测,加上奥密克戎病毒的低致死率。今天早上胡锡进的文章有一部分还是很有道理的:欧美完全放开的政策其实类似于赌博,赌的是病毒毒性下降(老胡说了)和不再变异(老胡没有说),赌的是民众选择恢复正常生活的期盼超过对于疫情的恐惧,对此我们的国家抱谨慎的态度,我觉得没有错,因为还没到时候!

近期,上海感染人数激增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这么大的数字!是不是病毒已经不只在人人传播了?上海最近报告的阳性感染者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比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70%,传染性强,隐匿性强,给防控带来了不少的难度。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介绍,在开展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调查处置过程中,扩大了风险人群的筛查范围,这类人群中发现了更多的感染者。上海本轮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散发两个特点,发现的感染者多数是无症状和轻症病例,因此聚集性疫情相关的传播链和重点场所加强了筛查,因此,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比例提高了。以此前抗疫防控经验来看,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最长可存活21天,和新冠病毒相关的传播重点场所是冷链环境,我国曾发生多起冷链引入病毒导致新冠肺炎疫情,但最近有一条值得关注消息是,4月1日、4月2日,大连、常熟两地均报告了阳性感染者,且在其相关的韩国进口服装包装袋内表面或衣物检出了核酸阳性。通报中表示,不排除接触进口物品感染的可能。不仅仅是韩国服装,最近北京通州、顺义的香蕉摊位环境也检出阳性,且并非冷链。早先北京国际邮件检出阳性。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曾在1月17日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可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冬季经物传播的风险增大。既往我国多个省份也曾报道经冷链或非冷链物品传播的案例,近期我国多地也曾有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阳性的报道。这些现象提示,相较于原始毒株,新的病毒变异株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不少人担心奥密克戎已跨过了冷链环境,或成事实。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室研究发现,与其他早期的新冠变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或人体皮肤上可以存活更久。根据该生物学研究预印网站bioRxiv的结果,研究人员测试新冠病毒株在常温环境下塑料表面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时、德尔塔株114小时、奥密克戎株193.5小时,显示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可存活8天之久。此外,在人体皮肤模型表面的存活时间也是奥密克戎最长。在常温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越长,有可能因此感染的人数会更多。奥密克戎隐匿性强,防控难度大真不是盖的。

更为严峻的是新冠病毒最新变异株——EX已经出现在港台,这个毒株已经在英国社区扩散,传播速度比奥密克戎要更快。这意味着该毒株活跃度和适应能力更强。

新冠病毒的疯狂变异防不胜防,我们在加强环境消毒的同时,一定要更多关注病毒可能留存的物体。尤其现在上海,不是把大量阳性患者隔离就安全了。新冠病毒也许最终躲不过,最重要的是避免出现生命危险。新冠病毒的致死因素就是痰堵,病人死亡时,像是被淹死的感觉。新冠死亡者,通常都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等呼吸慢病,长期吸烟人群比较危险。预防和治疗的方向就是避免出现痰堵。

上海做错了什么?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从半封城到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已超过一个星期,当地疫情仍在急速恶化。

上海前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8例、无症状感染者1万3086例。3月以来,上海这波疫情已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万3000例。

这是武汉疫情平息后,中国抗疫面对的最大挑战。各地紧急驰援上海、解放军出动支援,两年多前在武汉上演的一幕幕在上海重演,而此次上海疫情的严峻程度,可能不亚于当时的武汉。

破防后的上海乱象纷呈,惹得民怨四起,封控区物资短缺、非冠病的急诊病患和慢性病患求医无门、年幼儿童与父母亲子分离,当地政府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上海的指责声不绝于耳,一些舆论认为,上海官方最初频频释放“不封城”信号,后来以黄浦江为界隔江分治,最后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为了面子“玩文字游戏”。相较之下,几乎与上海同时暴发疫情的深圳果断采取严厉措施,快速控制住了疫情。

有舆论也认为,上海疫情大暴发前,曾敲响过多轮警钟,入境人员隔离酒店华亭宾馆破口、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因疫情引发医护冲突,这些看似只是个案,背后其实早已埋下风险的种子。疫情暴发后,上海未及时控制人员离沪,导致疫情外溢到周边省市,也被指“不负责任”。

上海疫情蔓延的势头出乎很多人意料,当地医疗体系的捉襟见肘以及基层的荒腔走板,更让很多人深感意外,毕竟上海是中国财力最雄厚、医疗资源最丰富、基层管理最精细化的城市,而上海此前的防疫工作也做得可圈可点。

应对本轮疫情,上海确实存在失误。官方也承认,对奥密克戎毒株认识不足、对感染者大幅增加的情况准备不充分;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封控地区民众生活保障不够周到。

但上海的失守也有一些客观原因。疫情暴发两年多来,处在对外开放前沿的上海在“外防输入”上面对的压力,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大。

据第一财经统计,到今年2月,上海浦东机场的入境航班量已占中国入境航班总量的超过40%。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外防输入的压力骤升,仅在今年首两个月,上海的境外输入病例就达到1243例,相当于上海去年全年境外输入病例的八成。

上海一直设法“精准防控”,发生局部疫情后,不轻易封控或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尽可能把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动辄封城的防疫最简单粗暴,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扩散风险,但作为有2500万人口的中国经济重镇,“一刀切”要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并不是普通城市所能比的。相信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在本轮疫情暴发初期,一直避免采取严厉封控措施,而这个做法被一些舆论归结为过于盲目自大和掉以轻心。

平心而论,上海在平衡“动态清零”,以及最大限度减少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上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这并不是自行探索“共存”,也不该被视为不配合全国节奏任性“抢跑”。外界其实也一直期望,上海能探索出一个能被更多中国城市效仿的平衡模式。若能成功闯出这条路,对中国迈向更可持续的抗疫将发挥积极作用。只不过在奥密克戎的重击下,这轮探索遗憾地以失败告终,但失败不应该否定探索的努力,如果因此放弃探索,不就成了另一种“躺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590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