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国防建设的特点有哪些?(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国防建设的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西汉时期:
(一) 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西汉在开国之初,匈奴军于公元前201年围攻韩王信于马邑(今山西朔州),韩 王信投降,并引匈奴军南下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翌年,即公元前200年,汉高 祖刘邦亲率大军32万,由晋阳北上迎击匈奴,结果被匈奴冒顿单于率领的40万精 骑围困于白登,史称“白登之围”。
后用陈平计,才得以逃归。
刘邦在“白登之围”这次兵败之后,对初建之时汉王朝的国力、军力和整个汉 匈斗争的形势作了冷静分析,认识到由于长期战乱,国力不足,对北方边地势力强 大的匈奴,只有实行“和亲政策”。所谓“和亲政策”就是汉王朝皇帝要向匈奴送嫁 公主,每年汉王朝要向匈奴奉送一定数额的絮、缯、金、帛、酒、米等副产品;汉王朝 在边境开“关市”,准许汉人同北方民族互相交换货物。
由于西汉王朝实行了“和 亲政策”,匈奴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南侵,边患明显减少,这就为西汉王朝赢得了一 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使朝廷得以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发展经济,休养生息,积蓄力 量。同时,由于“关市”的开放,使量牛马得以输入,这对当时西汉政权的巩固和发 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 “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
汉高祖刘邦在匈奴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南侵之后,就着手对王朝内部的整 顿。刘邦是以征战取得天下的,世有“马上皇帝”之称。当谋士陆贾劝他要重视文 治,实行“文武并用”、“文武相配”之策时,刘邦对这一套幵始并重视。
在他完成了 认识上的转变之后,就推行了一系列“文武并用”的安邦治国的政策。诸如:在经 济上采取了“重农”的政策,一是“兵皆罢归家”以充实农业生产。二是赐予军吏卒 爵位。三是号召逃亡人口回乡,他还下令解放了因生活困难而沦为奴婢的人。四 是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这些政策的实行,使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 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刘邦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登基不久,就着手建立 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使朝中百官能按照统一的制度治理国家。他令萧何定律令,
韩信等定军法,张苍定历法及度量衡程式,很快就建立起了西汉王朝的各项制度, 对于巩固西汉政权,恢复和促进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生活秩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西汉立国之初,满朝文武,多是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他们擅长于疆场上 的厮杀,却不通礼仪,不懂文治。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便令叔孙通尽快 制定朝中礼仪,并组织群臣学习,贯彻执行,以确保皇帝在统治集团内拥有至高无 上的权力,进而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军事上整军讲武增强军力。
刘邦为了 迅速恢复生产,增强国防实力,一方面大量裁减军队,充实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 积极整军讲武,修武备,强军力。刘邦采用“文武并用”、“文武相配”的政策治理天 下,充分利用“和平时期”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与此同时,又积极训练 军队,增强军力,这些都为200余年西汉国家的基本安定奠定了基础。
(三) “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继皇帝位,史称汉惠帝。由于惠帝年幼懦 弱,西汉王朝一度曾由吕后专政,并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刘氏皇族与吕氏子弟进行 了激烈的斗争。惠帝、吕后死后,诸吕为乱。西汉王朝平定了诸吕叛乱,立刘邦之 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巩固,社会生活秩序更 加好转,生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逐步走向蓬勃发展,出现了历来被视为封建 社会“盛世”的“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多次发布劝农诏,奖励 农耕。汉景帝(刘启)也“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
为了鼓励农耕,文、景两帝 先后颁发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减轻田租,减轻徭役,提倡节俭等。汉文帝在 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均无所增益。他所宠爱的慎夫人,也是衣不曳地,帷 帐不施文绣。文帝、汉景兢兢业业地执行了半个多世纪“以农为本”的政策,因而 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
西汉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强兵创造了条件, 也为以后对匈奴的作战,保证北部边境的和平安宁,积蓄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出击匈奴大获全胜
公元前156年,刘彻做了西汉的第5任皇帝,即汉武帝。斯人7岁为太子,16 岁即帝位,71岁去世,在位50多年,占了西汉王朝1/4的时间。
西汉王朝经过几代 人的艰苦努力,到了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 有利于汉朝的变化。但是,当时匈奴的力量还很强大,其领地东起嫩江、松花江以 西,北起西伯利亚,南至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当时汉军是以步兵为主的步、车、骑联 合部队,骑兵虽有一定发展,但同匈奴相比,还处于劣势。
而匈奴则是全民皆兵,全 军皆骑,驰骋疆场,如风驰电掣。同时,匈奴的作战目的,不在得地,而在掠夺财帛 牛羊,行动飘忽,动止无常。因此,以步兵为主汉军,要与匈奴的骑兵作战,很难获 胜。汉武帝即位之初,除了继续对匈奴执行“和亲政策”,防御其入侵外,另一方面
就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富国强兵,做好出击匈奴的一切军事准备。
汉武帝刘彻为夺取出击匈奴的胜利,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外交上,经过 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出击匈奴的一切战争准备。从公元前127年起,一场决 定汉、匈双方命运、影响极其深远的战略大反攻开始了。这场战争,持续了 47年之 久,双方投入了以骑兵为主的近百万大军,其作战正面,东起辽东凌原沿整个万里 长城,西至天山车师(今乌鲁木齐东南),纵深从河套越阴山,直达大漠以北,规模 之大,空前未有。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略反攻,前后其进行了 11次,其中最有决 定意义的是反击河南、袭取河西、漠北决战等三次战役。西汉王朝这次规模空前的 对匈奴的战略反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汉武帝时期反匈奴战争的胜利,在我国古代国防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制止了匈奴对内地文化区域的侵扰破坏,保护了先进的封建经济的发展,而 且使北方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促进了北部边境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推动了 边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 的基石,促进了中国与东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五)“实边固边”的边防措施
西汉汉文帝时,匈奴骑兵多次寇犯北部边境。汉朝当局在继续执行开国所制 定的“和亲政策”的同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实边固边”边防的措施。这些措施主 要有:一是在边关要地配置边防军;二是输粟实边。这是文帝时的政治家晁错提出 来的。
为了北防匈奴,他主张奖励人民输粟实边,依输粟多少。赐给一定的爵位, 或赦免罪过,并令输者将粟运至长城沿线,待边境一带的粮食足够5年之用后,再 运至内地各郡县收藏。这一政策的实行,不仅使国家的粮食大增,而且为巩固边 防,特别是为汉武帝时的大规模反击匈奴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三是徙民实边。
晁错在其《筹边策》中提出,在边境要害之处,建立城邑,高城深堑,以防匈奴袭扰。 朝廷接受了晁错的建议,徙民以实边。当时,每一城邑徙民不下千家,城邑中修建 房舍,配置农具,设置医巫,以救疾病。对于愿意在边境定居的人,有罪者,免其罪, 无功者赐爵位。
初徙迁时,由国家供给徙民衣食,直到能自给时为止,并免除一家 的征役。在边境的城邑中,还建立了伍、里、连、邑制,选择邑中有才能、习风俗、知 民心者充任首领,平时组织徙民操习骑射,战时则率民应战。徙民安居后,各安其 业,不令再迁。这样就使每个城邑都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从而加强了边境地区的 防务;四是“以夷制夷”。
汉文帝时期,把与匈奴风俗习惯相同的胡、义渠、等少数 民族组织起来,发给坚甲、利矢、絮衣、战马等,并指派通晓匈奴风俗之良将统率,驻 守边境险要之处,并与汉军相配合,使两军互相策应,各用其长,与汉朝边民共同保 卫边境地区的安全。
汉武帝在取得对匈奴战略反攻的胜利后,为巩固已收复的广大地区,加强北部
边防建设,借鉴和发展了自秦王朝以来的固边措施,在河南地区筑朔方城,设朔方、 五原两郡,并从内地徙民10万到那里安家落户。
公元前119年,再次徙民70余万 与边地几十万屯戍部队一起加强北部边防。汉王朝在东起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 永登县)的地区内,设立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由官府供给牛犁谷种,把以前的草原 牧场,变成了碧绿的牧场;为确保河西地区的安全,又修筑了新的长城,自敦煌郡起 连接老长城,沿长城全线每隔5里、10里的地方置亭堠、设烽火台,派戍卒瞭望,一 旦发现敌情,白天燃燧,夜间举烽,传递几百里,用以防备匈奴的突然袭扰。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面反击匈奴,一面加强边防建设,巩固胜利。他推行兵民屯戌、军民协同、且耕 且守的固边措施,较之“徙民实边”更为扎实有效。他在位54年,对匈奴进行了 40 余年的大小战争,抗击了匈奴的侵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一位很作为 的皇帝。
但是,他在建树辉煌事业的同时,连年的战争也耗尽了文、景以来库存的 余财。到了晚年,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下诏“罪己”,“深陈既往之悔”,申明“当今 务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养马者得免徭役)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还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鼓励农业生产。
由于武帝晚年及时调整大政方 针,才使昭、宣二帝继承了他临死前制定的“思富养民”方针,恢复了民力,也增强 了国防实力,避免了重蹈秦始皇的覆辙。
公元前86年,武帝死后,昭帝(刘弗陵)即位。昭帝在位13年,继续实行武帝 晚年“与民休息”的政策,统治相对稳定,国力也有所恢复,汉、匈之间的关系实际 上处于僵持状态。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询)即位。他继承昭帝的遗法,十分重 视发展农业生产,又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深得百姓的拥护。在国力得到恢复之 后,宣帝又开始反击匈奴。公元前72年,宣帝派御史大夫田广明等率大军20万, 出塞2000余里,联合乌孙夹击匈奴。
这是自武帝以后,对匈奴的一次最大规模的 作战。由于匈奴得到消息后,尽驱其牲畜远遁,这次出击未获重大战果。公元前 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附了汉朝。宣帝令熟悉西域的侍郎郑吉出任西域都护,兼护 南北两道36国,从此,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完余确立。自武帝通西域起70余年 来,西汉王朝联络西域,切断匈奴右臂的计划已完全实现。
宣帝不仅在河西地区设 立了武都郡,还将屯垦区扩大到乌孙赤谷城。这对于巩固祖国的西北边境安全起 到了积极作用。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见宣帝,表示归附西朝廷。 宜帝给呼韩邪单于以隆重的礼遇,位在诸侯王之上,并举行了有数万少数民族参加 的庆祝盛会,从此确立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政权与西汉王朝政治关系。
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归附,结束了自“白登之围”以来,汉匈两族长达100多年的 战争状态两族人民从此转入了和平友好的新时期,密切了塞北与中原的政治、经 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西汉王朝对匈奴的百年战争,自然有压迫和侵略的因素,但对于消除汉朝的外 患,保卫国家安全,对于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因为这些战争,一是奠定了中华民族疆域的基础,使中国的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
南至交趾北部,北至大漠。二是保卫了边境的安全,使边境人民得以在比较安定的 环境中从事生产,开发、建设边疆。三是打开了中国与中亚的通路,传播了先进的 汉族文化,输入了外国的特产和文化,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西汉王朝自汉元帝(刘奭)起便日趋衰落,到成帝(刘骜)时便走上了崩溃的道 路。公元8年,王莽夺取了刘氏政权,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至此结束了西汉 王朝210年的封建统治。公元18年前后,中国大地爆发了赤眉、铜马等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5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