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和新航道哪个好(新航道英语和新东方哪个好)
罗永浩,先后创立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锤子科技,随着坚果手机的退市,开始他的《真还传》,进入直播领域努力还债6个亿,“交个朋友直播间”2020年11月的单月成交额已达5.2亿。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出书7本,2016年入选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
李笑来,天使投资人,著作《财富自由之路》和《把时间当作朋友》吸粉无数,成功投资多个比特币项目,自曝有六位数的比特币。
所以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都来自“新东方”。
一、大家为什么喜欢研究“新东方”?
1、“新东方”不只是出了很多好老师,还出了很多创业者。
除了开篇提到的几个人,新航道董事长胡敏,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高途集团创始人陈向东,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刘畅,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异乡好居董事长印建坤,还有我们很熟悉的马薇薇、周思成、艾力等等,他们都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
新东方的老师更是出书无数,以至于新东方都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
2、与其说是新东方的创业基因吸引人,倒不如说新东方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吸引人。
看看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就知道了,这个人也真是够不容易的。
高考时候复读两年,考了三次,考上北大又生病休学一年,毕业之后在北大教课又因为在校外搞辅导班被北大行政记过处分。
好容易新东方干起来了,还被匪徒抢劫,差点丧命。
遭遇困境不可怕,解决问题就是他们的使命。
坚韧不拔,是有好处的。
当时俞敏洪办培训从托福、GRE入手就是因为,一方面是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当时北京教GRE的老师都很少,因为教GRE,基本要求就是词汇量要两万,没有几个人吃饱了撑的有这个词汇量,“而我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的人”,俞敏洪他自己说的。
就是在他很倒霉的那个阶段,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结果上了北大就得了肺结核,在医院住了一年,在医院的这一年,他实在闲着没事儿干,就一边读书一边背了很多单词。
如果换了别人,恐怕进医院心情就已经很差了,别说背单词了,调整情绪就得好几个月。
情绪好容易调整好了,觉得终于有机会休息休息,估计要开始打游戏、追剧了。
可是俞敏洪反而凭借生病休学这段时间的努力,平白增加了自己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新东方文化,先天就带有励志性。
3、那为什么新东方的老师都这么牛呢?
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他们本来就是比较厉害的人。
众所周知,新东方挑老师很苛刻,老师来了还要抛掉自己以前那一套,重新浸淫新东方气氛。
俞敏洪甚至一度因为老师不够,限制招生数量,搞出了那个时代的“饥饿营销”。
古典在自己的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里提到过他自己在当新东方老师时候的收获,可以借由窥探他们的秘密。
人的三次跃迁:
第一次,花20%的精力掌握80%的技能。
古典说,他们新东方的老师有这么五种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
插个笑话,听古典讲座的时候听到的:
专业知识厉害的,是好老师,啥啥都懂。
课程设计厉害的,适合做老公,一切安排的妥妥帖帖。
呈现能力好的,是个好的一夜情对象,当时吧吧的挺能说,上完课感觉啥都没学到。
个人魅力说啥我忘了。
积极心态好的,是潜力股,不管这个世界多么难捱,人家心态好啊,弄到最后最厉害。
大部分人可能希望自己百分百的掌握一种技能,但是古典说,混的牛的那一帮子人,基本都是五项技能齐头并进的。
他们在每一种能力上,花费20%的精力,掌握这种技能的80%。
这样,你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100%的专业知识,可是人家也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400%的能力。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不,这帮子人,马上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次跃迁。
第二次,借助系统,站到头部。
在有社交有交互的系统内部,是有二八原则、头部效应的,头部可以吸引80%的度。
还是以老师为例,当你同时具备了中游偏上的五种能力,在老师里,你已经是很少的一部分了,受到的就更多,就有更多的人推荐你,更多的人来听你的课,你随之收入更高,又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投入到自我提高、课程水平提高上去,就能获得更多的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次,链接更多资源。
当你成为头部,你会发现,各头部开始链接,形成圈层。
新东方早期的老师,现在分布在各行各业,就是因为他们链接了各种资源,找到了第三次跃迁的机会。
4、出那么多牛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由包容的北大精神,无竞业条款的新东方。
新东方的创始人、起步时候的骨干都是北大的,俞敏洪自己总结的北大精神是:独立、自由、质疑、包容、反思、傲骨。
新东方的理念是,终生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
新东方从来没有启动过竞业禁止协议。就是说,你离开新东方,可以马上创建一个新东方的同业竞争对手,或者去竞争对手那里任职。
为什么?
俞敏洪的回答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生命的承认,对一个人自由意志的承认,而自由意志和奋斗精神意志是我信奉的核心价值观。个人的自由以及个人的探索是大于一切利益的。”
无论是否还是大家凑在一起的这个形式,无论是否还是留在新东方,精神一直在,他们去往各处,一直在传播独立自由的思想。
之前看到经济日报的文章《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又听说俞敏洪做直播卖货直播间被关,你们说,他们在害怕什么?又在针对什么?
二、做人实在是第一生产力。
1、《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是一个实在的经验总结。
俞敏洪一开直播,营销号的刷屏文章就来了,骂的有,顶的也有,还是去看看他自己写的书,看了就知道,这其实是个实在人。
俞敏洪在北大教书,看到北大很多人都出国了,他也想出去读书,就考了托福和GRE,结果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出了特殊情况,耽误了。在等第二年再申请的过程中,想多赚点钱,因为奖学金那时候比较少。
北大的工资是不高的,所以他就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兼职,后来就觉得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拉摊子干,自己就搞了一个培训班,当然那时候没有证照。
北大也有托福培训班,这样他的培训班相当于在抢北大的生源,后来和领导吵翻了,就被行政记过处分。处分之后,他发现出国进修轮不着他,分房子也轮不着他,他就辞职离开了北大。
你看,就是这么淳朴,他本来也是想着出国读书之后,再回北大继续教书的,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安逸,只是不能事事尽如人愿罢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美化自己的动机,因为发愿这个事儿,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外人不可能窥探得到的。
他完全可以说,自己在备考托福和GRE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市场很大,以后肯定能做大,是个很有前景、并且能帮助别人的事业。
不,他没有,他只是说,我一开始是想出国,后来就是想赚钱。
这里插句话,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会想着去做兼职攒钱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错过了第一次机会之后,就一辈子怨天尤人,或者一辈子沉浸在高谈阔论、勾画梦想中。
最应该做的,是迈出一步,先做起来,空想无益。
哪怕只是出去做个兼职,只要是对于实现自己想法有帮助的事情,先做起来。
书中连新东方的发展历程都讲得很实在:
老师的待遇:从给老师工资,到给奖金,到给股份给分红。
合伙人模式:从包产到户,到集约化、集团化。
公司运营模式:从一开始的亲戚帮忙,到同学加盟,到业务分包,到一起成立新板块,到公司化。
一开始干,要给老师高工资,那时候课少,如果按照每节课的提成给老师,老师会觉得少。
后来规模做大了,就给老师奖金,后来上市了,就给分红。
一开始俞敏洪的妈妈和姐夫都在公司干,老婆帮忙记账,其他公司骨干也有找亲戚一起干的。为啥找自己人呢?不给工资呗。
其实很多小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或者小饭店刚开张的时候,都是一家子人干,主要是开不起工资雇人。
后来找来同学一起合伙干,就是大家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
同学来了,公司发展的快了,亲戚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所以公司结构就要调整。
你看,他就是实实在在的讲自己经历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提前铺垫、高瞻远瞩,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经常有人问,“新东方”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没有,就是前面三年借用的人家“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许可证,所以自己申请证照就叫“新东方”。
是不是还蛮有意思的?
装的人见得多了,这么实在的真的少见,尤其是这么实实在在把怎么跑教育局、怎么和派出所沟通写出来,还把借用人家培训许可证给人家的分成比例也写出来。
俞敏洪还说,“在新东方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发现,推动变革最重要的要素,既不是理想,也不是情感,甚至不是未来,而是利益的分配机制。”
2、那么,做人实在,做企业实在,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直接引用俞敏洪的一段话:
“我个人认为,降低做事的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诚信、坦诚和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而且是唯一的方法。
你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把精力、时间和资源用在你的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无聊的信息上。”
三、新东方给学生带来的不同体验。
新东方很多业务的推进,比如申请证照,比如上市融资,都离不开新东方学员的帮助。
学员们多年后,自己都说:“只要想起在新东方学习的半年时光,就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那时候条件苦,但是学校和老师都是真心真意为学生着想的。
一开始上课的地方是20平的、下雨都漏的小破房子,他们会免费为学生录制磁带、免费为学生提供出国咨询。
外地的学生来新东方,没地方住,新东方就开了住宿班,一开始是找废弃的楼,甚至还找了破庙,还要咨询文物局,能不能住。
在空调还不普及的年代,夏天太热,就找制冰厂一车一车的拉冰。
经常停电,就在大课堂里点几百只蜡烛,还要备上灭火器。
在新东方学习,还会有各种独特的体验。
俞敏洪讲了一个小事儿,一个免费讲座,是1000人的礼堂,当时觉得北京大冬天的,来不来这么多人,就没发入场券,结果现场来了3000人,有1000人冻了一会儿就走了,剩下1000个学生在外面怎么都不肯走,派出所的警察也来了。
俞敏洪从窗户爬出去,被警察抓住,他跟警察说,等我们这个讲座结束,我就跟你们去派出所。
然后他就站在两个大垃圾桶上,给外面的1000个学生讲,礼堂里面讲里面的,他就在外面冻着讲了40分钟。
这事如果放到今天,估计在网上已经被学生家长骂爆了,但在当时,学生一个都不走,就站在冰天雪地里听他讲。
新东方上课,是大班模式,也是学生一个崭新的体验。
一开始开启大班模式,只是因为没有老师。
20人的班,学生带学生,最后找来80人,可是没有老师,只有俞敏洪自己,就只能开大班。
后来发现,大班还有很多好处,经营上来说,大省成本,提高收入。
对于老师来说,对着20个学生上课可跟对着500个学生上课感觉不同,更兴奋,更挑战。
对学生来说,那时候的学生上课都是自己有动力来的,都是想着要出国的,所以只要老师好,别的事儿不太计较。
而人多了,大家看看一个班有500个人都要考托福,自己的动力就更大了。
况且,没和这么多人一起上课的时候,个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都是学霸,来了几百人的课堂,发现几百人都是学霸,对学生也是很大的一个冲击,更有学习的劲头了。
新东方过了创业期之后,不只是有出国班,还有考研班、四六级班,所以我的同龄人,很多都是上过新东方的。
这本书看完,有一些唏嘘,总觉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人都不愿意吃苦了,不愿意努力了,也不愿意被激励了。
甚至不愿意看到别人努力,不愿意看到别人有“情怀”。
可是有时候又觉得,那种精神还在流转,那群尊重自由意志、做事有原则的人,一直都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