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忻州属于哪个市(河南省忻州属于哪个市)

以山河划界原则分析,忻州市的版图设置有些问题。其原因是忻州市包含14县市区,版图在山西最为辽阔,总面积达2.515万km²,占比山西省的1/6。面积虽然辽阔,但河山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在历史上,相互之间交流较为困难,这就为行政管理的效能带来麻烦;如今,忻府区虽然建成区扩容猛烈,但短期内也很难起到“以区带市”的作用。

先对忻州市地域做一个分析:

忻州市位于晋省中北部,北隔长城与大同、朔州相接,西隔黄河与陕蒙毗邻,东依太行与河北相望,南与太原、阳泉、吕梁接壤,论及面积,山西第一。 忻州市辖1区1市12个县,即忻府区、原平市、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定襄县、五台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宁武县。

忻州市不太像一个山河有机体。南北走向的云中山脉犹如一条屏障,将忻州市一分为二,其西部为西部高原,设有西八县;东部为忻定盆地和五台山,设有东六县。西部高原又分为两部分,东部是汾河谷地,由云中山、管涔山与汾河河谷组成;西部是黄土高原,包括六县,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忻定盆地分为滹沱河谷冲积平原与五台山区两部分。

忻州东西交通困难,不利于统御。忻州,由于山脉多南北向,多沟谷、盆地,因而南北相对容易交通;但东西却受制于凸起的山岭,通行很艰难。没有一条坦途大路能将忻州连接起来。这是忻州地理交通上的缺陷。北魏永兴二年(410年), 忻州称“秀荣”,这是今忻州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管辖忻州市西南部,这是忻州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但是,来自忻府区(称“秀荣”)的政令,很难轻易传递至黄河边,其间有云中山、芦芽山和管涔山这几架大山横亘,难以逾越,比起忻府区前往太原府,要艰难许多。尤其是在民国以前,交通驿路原始简陋,工具以步行、骡马驴为主,移动缓慢难行。在当时,最好的办法,必须将忻州市分割为几块,以“州”的形式管理,否则就不好将其统御起来。

内长城总揽忻州。笔者以为,唯一能够将忻州市联系起来的,大概就是东西贯通的内长城及其三关。长城赋予忻州突出的军事防御价值。军事防御为其第一地域密码。因战争发生或示警而形成军马调度和地域的后勤配合,反而部分整合了这种地域之间的互动。

自古至今,忻州市境内南北通道较为顺便,东西通道异常艰难。南北有三条线路,西线沿黄河南北展开,其要害关隘为偏头关;中线由恢河—汾河峡谷组成,中间隔着分水岭,关隘有三:阳方口—宁武关——娄烦关;东线为忻州—代州线,道路最为开阔平坦,为主道,要隘为雁门关。这三关合起来,对于明清京师的防卫,被划为“外三关”。另外,滹沱河上游峡谷呈东西向,其顶头也有一关隘,属于“极偏僻”关隘,这就是平型关。比起外三关,其重要性略减,但在近代史上却颇具传奇色彩。

算下来,就是四个关。

山河关”和英雄崇拜情结。本来这些关隘受山岭阻隔,无大路连接,也并无必然性联系,但内长城却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套大型国防工事系统,明代称“山西镇”,又称太原镇。这种来自国家的政治军事力量强化了地域的整合、互动, 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强势力量。这在中古以前,几乎不可想象。

长城的凝结,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而且赋予忻州地域性灵魂,那就是“山河关”和英雄崇拜情结。“山河关”在古代专指恒山、五台山,黄河、滹沱河和外三关 平型关;“英雄崇拜”包括历代武将,如战国李牧、西汉李广、东汉郅都、北宋杨业、明代孙传庭、张凤翼、万世德和周遇吉等等。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口传中,逐渐成为了忻州民众心目中的道德偶像。每遇国难战事,许多民众均以这些偶像为激励,纷纷保家卫国,毁家纾难。你注意一下抗战史,这种民情极为明显。

忻州五州府。明代忻州市境内是四州制,包括保德州、忻州、代州和岢岚州部分。清代忻州境内土地被重新切割、划分,除了上述四州外,还出现一个宁武府。其中以代州最为重要。忻州在当时仅是其中一州,并不能起到统御全局的作用,甚至在军事地位上,也不及宁武府。

将五州府揉为一个山西二级行政区,为新中国建立以来首创;以前从未出现过。笔者推测,这种设置已经突破山河划界法,而融入更多的是切块、区位、人治元素,其形成于上世纪中叶之晋北专区、忻县专区、忻县地区,但在辖县上,忻州市与原晋北专区和西南的兴县专区存在县域瓜葛。

1949年,先置忻县专区;1958年底,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定为忻县地区;1983年,又改为忻州地区,辖14县。2000年,地区撤区设市,“忻州”名称不变,治所始终不变。

忻州市其实更像是两个地级市的组合。在笔者看来,东六县可设一市,可以称“五台山”市,50余年前,据说有设“平型关”市之动议,与林帅权势炽热有关;西八县,勾兑一下吕梁市的兴县、岚县,合起来更像是一个市,可以叫“西口”市。笔者如斯思考,有其内在原因。

西八县,尤其西六县,属于晋西北,勾兑一下吕梁市兴县、岚县,往往能属于一个区域。其共同性在于:一是地貌特征相似,均是黄土丘陵型,二是与黄河有直接间接关系,均属于黄河水系;三是历史上属于贫困、苦寒地区,今天属于欠发达地区;四是明清有灾荒年弃家、“走西口”的迁徙习俗,与晋商也有某种渊源。

东六县,接近于晋东北,其共同性在于:一是地貌特征山河相间,盆山关系密切;二是滹沱河属于海河水系,六县均沾;三是均属忻、代二州,二者在历史、地理上的关系密切;五台山是其灵魂;四是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自古及今,经济条件和宜居条件明显好于西八县。

忻府区是小马拉大车。忻州城区为忻府区,40年来,城市化进步神速,城区扩容加快。其中数据这里从略。但论及忻府区的经济实力,有“小马拉大车”的味道,很难起到足够的辐射、统御作用。尤其是忻府区与西八县之间,联系起来委实有些困难。这主要是山地阻隔、路途迢远所致。

接下来,笔者分析一下忻州地理地貌。

(待续)

作者 冯潞

  • 人文学者
  • 山西战略咨询专家
  • 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特聘专家
  • 业余游历山西等5省23年148县域
  • 山西影视文化代言人
  • 在主流平台主讲山西文化30余场
  • 著有10部专著,策划出镜30部专题纪录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81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