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为什么脚头痛(头痛医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顾名思义,这个词的含义是头痛发作了就去治头,脚部痛了便去治脚,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疾病的根源,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常用来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

中医亦有三重境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这三重境界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今天想要讨论的不是这个词的引申义,而是从本义出发,探讨中医更深层次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辨证论治第一境界——头痛只治头,脚痛只治脚

最浅显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然是根据自身症状来治疗,不纠疾病的内部原因,深层的变化,临床运用体现在治咳嗽便止咳,腹泻者便止泻,水肿者去利尿,腹胀者只行气......诸如此类,并不是这种方式有什么错误,这是人类思维的第一反应,但是医生治病不能被疾病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要通过疾病的表现,认识疾病的本质。这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第二境界——头痛不治头,脚痛不治脚

有一些方法看似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入了辨证论治的高层阶段,但其实质仍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始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发育,色泽荣枯,都是血液正常与否的表现,同时中医又认为肾之精华表现在头发上,因此脱发多从血分与肾脏论治,这是临床上常见的方法,七宝美髯丹、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神应养真丹等便是起手的方剂,这其实也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进行准确的辨证,只知道方剂的功效与简单的脏腑对应关系,应对临床疾病一定是捉襟见肘。再比如治疗痛经,止痛是最表层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益气补肾是常见的,但是只知道这些方法,没有真正的认识疾病,亦等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辨证论治的第三境界——随其本治而头痛脚痛自愈

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的人,透过疾病的简单表现,认识到了疾病的深层原因。如《黄帝内经》在《咳论》中记载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黄帝作为一个小学生向岐伯请教为什么肺脏会令人咳嗽,这就是只认识到了事物的表象,老师岐伯马上就回应道,不单单是肺脏会导致咳嗽,五脏六腑都会导致咳嗽。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答非所问的记录呢?因为老师岐伯首先要在大方向上指导学生认识疾病,而非但从表象论述。

这种从五脏六腑认识疾病的方式正是中医的精华。比如治疗脱发,已故老中医岳美中先生以茯苓一味药服用,既不从补血活血入手,又不从补肾填精论治,而采用一味利水药治疗脱发,患者头发渐渐生长,这便是真正的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病历历朝历代,每个医生都可能有体会。再如有位患者腹胀,许多人从和胃,行气,补中,养阴等等论治,但是效果不佳,有位医生根据患者日哺(申时,15点至17点)时加重,毅然选用桃核承气汤,排出诸多瘀血,胃胀顿时解除。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57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