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集团待遇怎么样(牧原什么岗位比较好)
牧原集团待遇怎么样?牧原什么岗位比较好,我服了网带你了解相关信息。
日进1.5亿,猪中茅台,业内高薪……太多太多的光环都被加诸于牧原身上,它就像一位被资本装饰得富贵美艳的女郎,引入向往却又令人担心自己一不努力就遭抛弃。
牧原的工资即便是现在还是一如既往的高
有人嘲她美得刻薄,即便富贵但这份富贵都是靠职工“自愿”加班,堆砌出来的;也有人夸她美得嚣张,资本本就标明了价格,想靠近“美人”自然少不了优胜劣汰。
“裁员6万”,“财务造假”,“工程纠纷”……自古“美人”身边总是离不开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抛开年报月报种种数据不谈,资本下的牧原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
01
资本永不眠
2019年,牧原员工5万人左右;2020年末,牧原员工12万人左右;再到今年,牧原员工数最多超16万,最近已回落到不足15万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聚集了十多万人的牧原,自然在各色职工的口中有着可能甚至截然相反的形象。有人称它为:资本永不眠,熬夜加班家常便饭。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问为什么,这就是责任担当啊
压缩工作时间。举例:团队10天不加班能高质量完成的工作,领导规定4天没干完就罚款,加班加点肝完了,下个月定个小目标,3天内做完。
天天拿“外部价值”说事——只做基础本职工作没用,被要求多多为其他部门作支撑,要创造外部价值啊,领导考核时发现价值创造少了,就说等你再做几项工作我再把你的工资加上
……
懂的人都懂,一旦吐槽起工作,三天三夜都可以不带歇息的,尤其是当前猪场封闭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加速发酵类似的愤怒、不平与困惑的情绪。
但,牧原整个集团都是这样吗?既然如此高压,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留在牧原呢?
02
不要妖魔化
不难发现,吐槽牧原最严重的,往往大多是一毕业就校招进去的大学生。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能网络发声,而他们的发声、发帖、抨击也让外界加深了对牧原高压加班的印象标签。
新畜牧人的痛苦,老畜牧人能感同身受吗?
24小时随时待命,是绝大多数人不满的聚焦点,但在笔者采访多位在猪场工作时间较长的老畜牧人后,笔者却发现前辈对此并不难接受。
“现在大学生不能吃苦,生产线脏、环境差点他就不干活,你还不能说他,因为上面有大学生管理组管着”,王兵是退伍军人,进猪场工作4年了,在他看来,在猪场吃苦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钱到位,一切好说。
“当然也有大学生确实能吃苦,积极学习,但这是少数”,王兵在看过笔者分享给他的一篇记录年轻人养猪故事的文章后,说刚出社会都是这样,脏累苦都是小儿科,“不会吃苦永远长不大”。
段城之前在牧原工作过2年半,在看到笔者分享给他的校招进猪场的应届生对牧原的吐槽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在和他2个多小时的聊天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和网络上差异较大的牧原:
没有传闻中的007,一般能正常上下班,但确实24小时随时待命。
工作强度没那么夸张,在可承受范围内,但生产岗在他看来远好过技术岗。生产岗工作性质更单纯,技术岗工作涉及猪场方方面面,工作强度大。
罚款普遍存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奖惩严厉。
小年轻很难适应这样的企业文化,但若能坚持下来的话,一两年很可能升到管理岗。
简单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成绩不好就要淘汰,公司不会养闲人”。这就是资本下的牧原,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03
最后
“木秀于林必摧之”,在这没有单纯抹黑或洗白牧原的意思,只是看到今年上半年外界对牧原有太多太多的质疑,所以想写下这篇,以普通职工的角度展现一个更接地气的养猪龙头,而不是财务数据堆砌下的养猪龙头。
你觉得这样的牧原还符合你心中的形象吗?欢迎在评论区告诉笔者更多牧原的小秘密哟!
发迹车是一家创业点子分享平台,在这里提供互联网创业项目,以及引流推广、网络营销、实操案例分享,需要网上创业点子那就上发迹车,找项目,学推广就来发迹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