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也不搬!”
1994年,三峡正式开启搬迁大幕,因为安置政策优惠,村民们都欢天喜地地搬走了、
可有一个女子,任凭工作人员怎么做工作,她都态度强硬,坚决不搬。
渐渐地,整个村子只剩下她一户人家,但她依然带着丈夫和孩子死守家园。
因为她的固执,三峡大坝的工期险些被延误,很多人以为她是个狮子大开头的“钉子户”。
但也有人对她的经历表示同情,甚至觉得她是个坚强的女人。
她,就是号称“三峡钉子户”的——张秉爱。
那么,张秉爱到底经历的什么,让她如此固执,如今,她又过得怎么样呢?
让我们将时光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1年,18岁的张秉爱要嫁人了,出生在湖北大山的她,勤劳能干,因为从小过的就是苦日子,所以她对自己将来的婚姻充满期望。
可现在,她唯一的念想也被浇灭了,父亲断然拒绝了她所喜欢的同村小伙,转身就把她嫁到了山下的一户人家。
用他的父亲话说:山上的日子太苦了,要想过好日子,得走出大山!
为此,张秉爱的父母费尽心思计划在山下为她物色一户人家。
怎奈,山下人条件好,他们大都不愿与山上人结亲,最后,只挑到了因瘸腿而失去劳动能力的熊云建。
张秉爱看着自己未来的残疾丈夫,感到非常痛心:难道这就是父母精心为我安排的好日子!
张秉爱虽不情愿,但心里知道父母都是为她好。
况且在那个“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年代,她自知无力反抗,最后只得在家人的劝说下,委屈地嫁给熊云建。
婚后,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张秉爱一个人身上,生性要强的张秉爱发誓:一定要把日子过出个样子来!
丈夫虽然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但在张秉爱忙时也可以为她搭把手,此外对她很是体贴。
在长久的相处中两人逐渐亲近起来,在之后两三年间,他们陆续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
然而,张秉爱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为了让孩子过得好,她每天忙碌于田地,日夜在为了这个家操劳。
时间在张秉爱年复一年的劳作中悄然逝去,儿女们渐渐长大,开始了上学读书,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还会主动帮妈妈干活。
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和关心她的丈夫,张秉爱倍感欣慰,她感觉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家里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张秉爱相信:照这样下去,一家人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然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之后发生的事,将彻底改写了她的命运!
1994年,国家最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启动。
为了尽快完成上百万居民的拆迁工作,政府下达了最优惠政策:每户人家不但可以拥有全新的住宅房,还额外获得一笔不菲的赔偿款!
对此,人们都纷纷表示愿意搬迁。
而此时的张秉爱则陷入极度恐慌: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将如何养活自己残疾的丈夫 和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
所以比起未知的山外生活,她情愿选择继续扎根于这片故土,最起码在这里,可以保证一家人可以活下去。
主意已定,张秉爱选择留在这里,哪也不去,之后任凭谁劝都没用,条件再好都没动摇。
但就是她的这个“一念之差”,却让她自己一步步陷入困境之中!
转眼到了1998年,村里人都已全部搬走,只剩下张秉爱一家,孤零零地守侯在江边。
放眼望去,大片逐渐荒芜的土地,拆毁后的房屋,让人倍感孤寂与凄凉。
但此时,一个更大难题摆在了张秉爱面前。
随着村民的搬迁,村里已经没有了学校,所以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十几里去别处上学,往往天不亮就要起床赶路,天黑透才到家。
孩子的辛苦都被张秉爱看在眼里,她对孩子很是心疼,也是在这一刻,她觉得有点对不住孩子。
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改善着家里的生活,把村子里其他无人耕种的田地都重新耕种起来。
但随着不断上涨的江水,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几十亩土地正被一点点淹没……
张秉爱每天过得心力交瘁,但是上天似乎还不准备放过她!
2003年,长江的水位一夜之间上涨了一百多米,这也让多年的“钉子户”张秉爱意识到:也许滔滔江水很快就会把她的住处淹没!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尽管工作人员极力催促,张秉爱依然没有同意外迁。
为了家人的安全,她选择带着丈夫前往更高的地势居住,但高高的河堤之上怪石嶙峋,仅凭她一个人,是如何也盖不起房子的。
无奈之下,张秉爱用政府给的补贴款,在公路边用木板拼凑起了一个临时大棚,但一年没水没电的生活,让她过得异常艰苦。
看着搬迁到新家的村民,早已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启了全新的生活,他们不仅有了房子住,还有了自己的田地。
可反观自己,生活过得狼狈不堪!再加上原先成绩优异的儿子,因为成为“钉子户”而被同学嘲笑,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的学习成绩一步步下滑,致使高考落榜。
此时的张秉爱想起自己的一路走过的艰难,感觉未来更加迷茫,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在得知张秉爱一家的现状后,政府再次出面帮扶。
不但安排张秉爱的儿子去新疆当兵,还破例又给了张秉爱一次安置的机会,这让张秉爱欣喜不已。
感受到国家关怀和帮助的张秉爱,彻底放下了固执,觉得耽误了国家项目这么多年,也实在是太不应该。
当初誓死不愿离开故土的张秉爱,在固守家园长达十年之久后,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张秉爱一家顺利完成了搬迁。
张秉爱虽然迟到了大家7年,在历经无数流离辗转后,她也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几年后,张秉爱的儿子退伍归来,在城里顺利找到了工作,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每个月往家里寄钱,他逐渐取代母亲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我们不需要对张秉进行过多的苛刻和指责,毕竟她的一生,因为肩负着对一个家庭的责任,已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与坎坷,更何况,她当时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出路。
距离1994年的三峡移民,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沧海桑田,如今的三峡大坝,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也是了全球闻名的风景名胜点。
正是当初百万移民忍痛挥泪告别故土,才换来了三峡工程的成功,同时也换来了长江下游地区的风调雨顺。
也许在百万移民心中,三峡大坝不仅仅是旅游风景区,更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他们心里日夜思念,魂牵梦绕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END---
作者:冰灵
编辑:池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15503.html